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新能源汽車補貼延長兩年,將帶來什么影響?

發布日期:2020-04-01  來源:中國能源報

核心提示:3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而在此前一天,工信部副
 3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
 
而在此前一天,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近期會協調相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以及相關政策作出調整,進一步推動汽車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受訪專家表示,在車市消費不振的環境下,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延長將利好行業發展,但補貼政策應逐步細化,并從購置端轉移到使用端。
 
拉動效果可期
 
“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了5萬臺,同比下降6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累計下降58%,市場嚴重低迷。”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需要補貼支持,以穩定發展預期。他進一步表示,補貼持續政策將拉動2020年產量達到160萬輛,同比增長23%,有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車企應該堅定新能源汽車路線,努力推動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受疫情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更為頹靡,因此,此前業內對“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進一步退坡”的呼聲很高。
 
辛國斌坦言,即使目前企業復工復產率比較高,但由于市場需求不足,企業庫存增加,在后續的一段時間里,一些企業的達產率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據了解,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一家企業供應中斷,就可能導致整車企業全線停產。“我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規模還比較小,不是很強大,建議政府對一些關鍵的、優秀的,但目前面臨一些困難的零部件企業給予一定的幫助。”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坦言,“新能源汽車今天的成績來之不易,靠得是整個產業鏈的帶動,不能讓這些企業倒閉了,扶一把,可能就挺過去了。”
 
補貼政策應逐步細化
 
盡管行業當下仍需購置補貼來刺激生產消費,但延續的補貼政策并不能解決行業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充電運營企業普遍虧損、新能源汽車吸引力不足等問題。有行業專家建議,補貼政策應該從購置端逐步轉向充電、運營等使用端。
 
“鑒于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嚴峻狀況,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繼續扶持產業發展,但補貼政策不宜長期保持。”王秉剛認為,補貼政策應該從生產端、購車端轉移到應用端,“補貼政策應該再具體一些,要把錢花到關鍵點上,花出去就要看到效果,要改變以往籠統地買車給錢這種粗糙的補貼方式,要根據使用端、運營端的使用情況,實際困難制定補貼,這樣既可以把財政補貼總金額減下來,實施效果還可能更好。”
 
“比如,在私人購車領域,去補貼基礎設施,不讓消費者花錢建基礎設施,消費者在家夜間充電的電費可以再降一降;在公車領域,要調研一下純電動出租車的運行成本,適當給予一些運行補貼,對充電運營企業給予更多電費優惠,同時過去傳統燃油客車的補貼轉移到新能源汽車上是否可行,可以商討調整這些補貼政策。”王秉剛稱。
 
多措并舉提振新能源汽車市場信心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2月份以來,佛山、廣州、長沙、寧波等多地出臺了汽車刺激政策,以放寬限購指標和消費補助形式為主。對此,王秉剛提醒道,在恢復車市的政策中,要強調公共領域車輛堅持電動化,“不能為了恢復車市,而把新能源汽車扔到一邊。”
 
崔東樹同樣認為,政策調整要推動公共領域的新能源汽車更新,同時要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便利性,繼續加大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節給予一定支持,比如在充電環節降低電價,甚至充電免費,給予新能源汽車停車優惠等,以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熱情。
 
王秉剛看來,企業也要積極自救。“新能源汽車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還有廣闊的發揮空間,鼓勵車企下沉到這些地方去。造車新勢力不要都奔去做高檔車型,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市場空間大于一二線城市的市場,把握住了,中國新能源汽車會迎來非常好的前景。”他進一步表示,過去新能源汽車對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的關注不夠,政策引導上追求長續航里程、高性能的指標,對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并不適用,因此,很多僵持低速電動車已久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按照國家對低速電動車“規范一批、淘汰一批、提升一批”的12字方針要求,眼下正是要下定決心取締不合規、質量差、不安全的低速電動車,普及微型電動車的時候。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