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科技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王秉剛
根據四部委關于《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中明確,到2020年,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超過30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使用環境達-30℃到55℃,可具備3C充電能力。到2025年,新體系動力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單體比能量達500瓦時/公斤。
8月16日,由動力電池網、動力電池雜志、第二屆亞太電池展組委會聯合主辦的“2017第三屆中國動力電池大會暨亞洲動力電池與儲能技術峰會”在廣州琶洲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動力電池各領域的領軍企業、管理者、業內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時下產業的熱點和機遇。
會上,電動汽車科技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王秉剛做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對動力電池的期待》的精彩演講。
“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降低成本要開闊思路,實施汽車工業有效的精益生產方式是必由之路。只有高質量才有低成本,高質量產品不合格率低,無索賠,可再利用價值高,才有大訂單。”王秉剛提到,持續創新提高電池性能才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要。
據王秉剛介紹,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動力電池的期待包括:高安全性、高性能、長壽命、低成本、高質量、可回收利用、強國際競爭力、強大的產業鏈、持續創新能力等方面。
其中,高安全性是對電池產業的最基本要求,不安全的電池產品與生產不安全電池的企業將被拒之門外;由于汽車上裝用電池數量多,工作條件苛刻,對安全性的要求等級遠高于消費型電池。
王秉剛表示,電池安全性必須從源頭抓起,高安全性電芯是電池安全的基礎,依靠在電池包與整車上的措施使用安全性低的電池是不可取的;建立電池產品全壽命安全責任制,實施跟蹤監控。
在動力電池及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路線上,到2020年系統能量密度達到260Wh/kg,進一步提升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降低系統成本,開發出高比能、高安全的動力電池技術,以及高精度、高可靠的電池管理技術。
據有關機構的估計,到2020年我國將有約20萬噸動力電池退役,以后每年將以幾何級數增長,如果安排不好,又將是一場環保災難。
對此,建設電池回收利用工廠,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先進的處理技術,確保回收利用過程的安全性,無害化處理,最佳的回收再利用效果,更多采用智能化自動化工藝,減少人工操作等,切實將新能源車的綠色環保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