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柏林的一次大眾汽車集團董事會上,該公司對2030 NEW AUTO戰略進行了階段性盤點,并討論了今年工作的優先事項,同時還首次對外曝光了大眾汽車集團在品牌、整車、技術平臺、軟件、電池等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其中小鵬汽車、蔚來、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在列。
可以看出,大眾已經意識到了在整車領域,比亞迪、蔚來和小鵬的實力不容小覷,在電池和充電領域,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也是強有力競爭對手。
2030 NEW AUTO戰略是大眾汽車面向未來的重要戰略, 目標是讓大眾汽車從一個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加速轉型成為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提供商。
根據戰略部署,到2030年,大眾汽車純電動車型的份額預計將上升到50%。到2040年,集團在全球主要市場的所有新售車輛將接近零排放。最遲到2050年,集團將實現碳中和。
從目前的市場銷量來看,大眾的電動化產品步伐已落后于特斯拉、比亞迪,甚至不及造車新勢力蔚來和小鵬。大眾4月14日發布的全球電動車銷量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其旗下所有品牌(包括大眾、斯柯達、西亞特、奧迪、保時捷及商用車)純電車型銷量總計9.91萬輛,同比增長65.2%。其中,作為大眾集團支柱的大眾品牌全球交付量為6.51萬輛。
而一季度特斯拉銷量31萬輛,比亞迪28.6萬輛,都遠超大眾汽車新能源市場表現;僅看豪華品牌,奧迪今年一季度的2.42萬輛,也落后于蔚來的2.58萬輛。在去年,大眾投入重金打造的ID.系列電動車,在中國市場實現了7.1萬輛的交付,今年這一目標被定為了15萬輛。
2022年,大眾將再在中國推出五款純電動車型,以繼續加大電動化攻勢。大眾方面預期,如果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再加重,且芯片短缺問題得到緩解,ID.家族的交付量有望將在2022年實現穩步提升。
展望2030年, 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中國推出50余款車型,其中40%為新能源車型。
除了產品布局,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也在加大投資。
大眾安徽是集團在中國第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將建成集團在國內的第三家MEB工廠。新工廠將于2022 年中全面竣工,并于2023年下半年開始生產新能源車型。
大眾安徽還將聚焦新能源汽車的研發,2021年3月破土動工的大眾安徽研發測試場,是涵蓋車輛行駛及組件測試、虛擬現實與工程、軟件及應用程序開發等多項測試功能的一站式產品研發場地,將顯著提升大眾安徽的中國本土研發能力,確保產品的全面開發,加速打造領先的未來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到2026年,大眾安徽還將推出通過集團可擴展系統平臺(SSP平臺)生產的、全面互聯的純電動汽車。
此外,大眾汽車還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攜手國軒高科開發第一代標準電芯,用于集團常規量產車型;與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擬成立兩家合資企業,業務覆蓋電池正極材料供應鏈的上下游;集團通過合資企業開邁斯大力發展在中國的充電網絡,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布局1.7萬個充電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