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經濟開發區通航產業園內,我市首個大型新能源電池企業基地——中航鋰電武漢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中航鋰電武漢生產基地是湖北省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戰略重點項目之一,基地達產后,每年生產的動力電池可裝配40萬臺純電動汽車。
長江日報記者從項目二標段施工方(中建三局)獲悉,僅以該標段的13棟單體建筑為例,自去年12月6日進場以來,項目立即開啟加速模式,18天完成第一塊底板澆筑,43天完成第一棟單體封頂,85天完成13棟單體建筑全面封頂。

項目施工現場。 通訊員羅玉簫 攝
項目經理趙忠介紹,由于項目單體建筑多,分布面積廣,16棟樓體南北方向距離700多米。結構施工時,共投入近9000噸盤扣式腳手架,確保結構施工資源供應充足。在架體支撐時,采用固定的三角形格構式結構,有效保證架體穩定和工人施工安全,兼具用量少、重量輕、搭建和拆除速度快等優點,有效縮短主體結構施工工期。
中航鋰電武漢項目是我市首個大型新能源汽車電池工程,總建筑面積14.6萬平方米,含辦公樓、來料車間、拆解車間、導熱油及蒸汽鍋爐房等16棟單體建筑。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全力推動湖北地區新能源產業鏈條延伸、企業集聚、規模提升和示范應用,為武漢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顯著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