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線纜產品專項整治要“嚴”字當頭

發布日期:2017-07-05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核心提示:持續發酵3個月的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調查處理情況雖已收官,但有關該事件的影響與教訓卻遠未結束,尤其是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
         持續發酵3個月的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調查處理情況雖已“收官”,但有關該事件的影響與教訓卻遠未結束,尤其是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調查處理情況及其教訓的通報》中明確提出“在全國開展線纜產品專項整治,排查和消除各類安全隱患”,一場有關線纜產品的專項整治正在全國進行中。
 
         西安地鐵“問題電纜”曝光后,質檢總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3月23日,質檢總局就下發通知,部署全國徹查問題電纜,開展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專項監督檢查。4月21日,又進一步印發專項監督檢查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突出問題導向,細化監管要求,壓實工作責任,實行每周“零報告”制度,切實將此次專項監督檢查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從全國來看,專項監督檢查工作目前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監督檢查工作和成績只是階段性的,電線電纜產品質量專項整治還需要深入推進。全系統要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深入貫徹落實質檢總局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工作會議精神和安排,扎實推進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工作。西安地鐵“問題電纜”造成安全隱患和重大經濟損失,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性質十分惡劣,教訓十分深刻,開展線纜產品專項整治既要引以為戒,更要舉一反三,堅持“嚴”字當頭。
 
         線纜產品專項整治要“嚴”字當頭,首要的就是要嚴格落實企業的質量主體責任。作為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生產企業對質量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主體責任。從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來看,線纜生產企業并未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反而是突破底線。這一方面與違法企業為了賺錢不擇手段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我國線纜市場的發展現狀有關。有一組數據非常清晰地說明了我國線纜行業的現狀:企業數量近萬家,其中97%是中小企業,設備平均利用率在30%~40%,遠遠低于國際上設備利用率70%以上的水平。雖然已經發展成為機械行業中僅次于汽車工業的一個萬億量級行業,但產能過剩、中小企業眾多、行業集中度極低、中低端產品競爭激烈、科技研發投入少等特點,使得我國線纜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價格戰”成為許多企業的競爭選擇,在逐利本性的驅動下,類似奧凱公司這樣犧牲質量的做法并非個案,因此線纜產品專項整治一定要讓企業嚴格落實質量主體責任,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推動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制度執行力和質量控制力,確保線纜這一有著國民經濟“血脈”之稱、涉及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產品的質量安全。
 
         線纜產品專項整治要“嚴”字當頭,還應當嚴厲打擊、嚴格監管。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是一起嚴重的企業制售偽劣產品違法案件。所以,對蓄意制假售假的違法企業保持執法打擊的高壓態勢,應該成為此次專項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打擊的重點,就是類似奧凱公司那樣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要揮動質檢“利劍”,保持執法打假的高壓態勢,通過對少數“不收手、不收斂”的違法違規企業“嚴打、狠打、痛打”,起到震懾作用,讓心存僥幸的企業“收手、收斂、收心”,回歸誠信守法,特別是要“嚴”字當頭,大幅提高涉及群眾生命安全的質量違法成本,堅決把嚴重違法違規企業依法逐出市場,讓違法者付出高昂代價。
 
         線纜產品專項整治要“嚴”字當頭,更應當嚴肅責任追究。線纜產品的生命周期涉及生產、流通、使用、檢測等多個環節,線纜產品的質量安全也需要各個環節各負其責和全社會同心協力,注重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政府部門監管作用、社會組織和消費者監督作用,同時也要強化各個環節和部門的責任要求。從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來看,正是因為各個環節責任意識弱化、法律意識淡化、責任落實不到位,才有了問題產品最終流入工程的一路“綠燈”,因此開展好線纜產品專項整治,一定要嚴肅責任追究,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強化責任意識、法律意識、紀律意識。質監系統也要牢固樹立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幟鮮明,敢于較真碰硬,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完成好線纜產品專項整治行動,推動線纜行業質量提升。 《中國質量報》

 
關鍵詞: 線纜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