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月18日訊(見習記者郝天嬌 通訊員張雋)1月18日,武漢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武漢經開區作為主會場,共有東風高端新能源越野車項目、中國電子云全球總部、東軟睿馳南方基地、武漢中創為量子通信產業園等2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585億元,涉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11個,總投資178億元;現代服務業項目8個,總投資373億元;社會事業項目3個,總投資15億元,基礎設施項目1個,總投資19億元。
經開區主要負責人表示,這些項目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社會效益好,對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穩增長、擴投資具有重要意義,必將為經開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城融合發展,建設萬億級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助力武漢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注入最強勁動能。
打造萬億汽車產業集群

1月18日,武漢經開區東風高端新能源越野車項目開工現場。 記者李永剛 攝
在18日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中,東風高端新能源越野車項目引人注目。東風高端新能源越野車項目,是東風公司“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躍遷”行動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繼嵐圖汽車之后打造的又一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將填補國內高端新能源越野車空白。
東風高端新能源越野車項目將在中國車谷建設先進智造中心、越野基地、總部辦公及商業展示中心等,計劃2023年一期正式投產,最終具備10萬輛整車生產能力。
除此之外,武漢嘉晨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投資16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智能高壓控制安全系統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可年產200萬套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武漢嘉晨副總經理李志介紹說,武漢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將成為嘉晨的總部基地和研發中心,為武漢打造安全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助上一臂之力。
打造千億元規模的無人運輸飛機產業集群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武漢經開區構建“3335”現代產業體系,還將發展壯大高端裝備、通用航空等特色產業。
今天開工的中國特飛所智能集裝化無人運輸機產業基地項目,將研發基于人工智能的立體交通控制技術,生產制造智能集裝化無人運輸機。該項目位于武漢經開區通航及衛星產業園,分三期實施,逐步形成5噸、10噸及20—60噸級智能集裝化無人運輸機產品的開發、生產、運營、服務體系,同時擬集聚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千億元規模的無人運輸飛機產業集群。
據中國特飛所副所長陳達介紹,該項目將率先開展5噸級無人貨運飛機研發、設計和驗證機的生產測試,2022年實現首飛,2023—2024年取得TC證、2026年取得PC證。
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中創為打造全國最大量子通信產業基地
今天,中創上元量子產業園、東軟睿馳南方基地、中國電子云總部等數字經濟重大項目也宣布開工。
據介紹,中創上元量子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中創為華中總部基地副總裁徐珊珊介紹說,將發揮中創為量子行業龍頭集聚效應,導入量子通信產業鏈上下游、人工智能、云計算、智能網聯汽車等相關企業,打造全國最大規模的量子通信全產業鏈基地。
東軟睿馳擬投資41億元在中國車谷建設南方基地,主要負責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以南地區的布局,持續推進智能駕駛、車云一體、汽車基礎軟件產品—NeuSAR等業務,10年內預計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2.4億元,稅收約5億元的規模。
中國電子云總部項目選址武漢開發區中電華中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中國電子云的最大研發中心、運營中心、結算中心,預計2025年達產,入駐人員將達15000人。
據了解,未來五年,武漢經開區將集聚“萬億項目、千億企業、百萬人口”,壯大新動能、當好武漢經濟重要增長極,抓好總規模超1.2萬億元的“十四五”重大項目庫落地。
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