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下,氫能產業正在提速。
8日,濰柴動力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1.09%柴油機發布暨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和“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運行情況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隨著“雙碳”愿景目標在全球獲得越來越多的共識,氫能成為能源轉型發展的未來方向,氫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入提速階段。
萬鋼表示,立足當前,科技部和山東省聯合啟動“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開展氫能多場景示范應用,構建“制-儲-運-加-用”一體化氫能供給體系,為實現“雙碳”愿景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在上述座談會上,山東省委書記李干杰表示,氫能是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我們將把發展氫能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
1月6日,山東省科技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相關情況:通過示范,已出臺29項氫能產業專項政策,編制發布2項氫能產業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2項團體標準,建成加氫站22座,推廣燃料電池車輛848輛,開通燃料電池公交專線30余條,研制了國內第一輛燃料電池智能雪蠟車。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進入2022年以來,多地相繼加速布局氫能產業。同在1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2022政府工作報告(審議版)》,聚焦量子、氫能與新型儲能前沿新材料等重點領域,規劃建設鄭汴洛濮氫能走廊,加快氫能全產業鏈研發和一體化布局。
而在1月5日,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大數據、制氫等產業和清潔供暖、公共交通領域應用,加快氫燃料電池重卡推廣應用。同一天,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甘肅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指出,培育氫能產業,加快推進電解水制氫試點,打造規模化綠氫生產基地,有序推動制氫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制氫、氫存儲、氫運輸、加氫站、氫燃料電池“五位一體”的氫能產業園。
1月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力爭建成1-2座日加氫能力500公斤及以上加氫站,積極支持銀川市率先開通1-2條運營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公交線路,并逐步擴大到銀川都市圈城際間氫燃料電池客運車示范運營。
截至目前,京津冀、上海、廣東在氫能產業的布局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2021年11月3日,上海率先發布落地方案——《關于支持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同年12月8日,廣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啟動,此前《廣東省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已公開發布。12月25日,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正式啟動,《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實施方案(簡本)》、《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年度任務計劃》等文件發布。
截至2021年底,京滬粵三大示范城市群相繼官宣啟動,面向礦石鋼材運輸、建筑材料運輸、整車物流等超過18個應用場景,累計計劃推廣燃料電池車輛超20000輛,建設加氫站超過306座。
值得關注的是,公開資料顯示,從各省市2025年規劃的燃料電池車輛來看,廣東、山東、內蒙古、北京、上海、河北、江蘇規劃的燃料電池汽車數量均在10000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