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與蔚來的合作早有風聲。有人稱這是一次強強聯合的合作,也有人說這是新興企業和年銷百萬車企的不對等合作,有人說這是一個里程碑事件,此前也有議論長安只是蔚來與江淮合作之后的尋找的第二個代工廠……
4月9日,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在北京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稱,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全面且深入的合作,以共同推動智能化服務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這次合作能夠達成的真正邏輯是什么?汽車產經網從5個方面為您解讀。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

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
長安能從蔚來那里得到什么?
在長安與蔚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后的媒體采訪環節中,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屢屢被問及,為什么選擇蔚來,而不是其他新興的互聯網造車企業。
朱華榮說,作為傳統造車企業,長安有著傳統造車企業共同存在的短板:第一是溫度不夠,也就是對客戶體驗的關注度不夠,第二是智能化的意識不夠。而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于能夠抓住局部消費者的需求痛點。
據透露,朱華榮與李斌的合作意向開始于很早之前。為什么最終選擇與蔚來合作?朱華榮說,就像談戀愛結婚一樣,最開始會觀察很多人,但是最后會選擇覺得最合適的那個。也就是說,相比其它互聯網造車企業,蔚來的優勢和理念似乎更符合長安的要求。
蔚來為什么選長安?
對于互聯網造車的定義,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說:將蔚來定義為一個互聯網造車企業并不準確,只能說蔚來是一個新創企業。而與許多新興造車企業動輒用“顛覆”等字眼形容當下的互聯網造車形勢不同,李斌認為,新創造車企業的正確路徑,應當是在尊重汽車行業的基本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突破。進一步講,就是李斌一直強調的用戶體驗和智能化方面的創新。李斌說,與長安的合作,就是未來尊重這種基本規律的結果。
另一方面,作為國內最具研發實力、連續十年實現中國品牌汽車銷量第一的汽車企業,長安對蔚來的吸引力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在長安與蔚來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現場,李斌說,“造車是一件十分依賴本地化數據、本地化服務的事情。”擁有中國品牌最大的銷量,也就意味著長安擁有自主品牌最龐大的客戶群體,也許這一點才是擅長數據挖掘的互聯網企業更加迫切需要的。
雙方合作方式與方向?
接下來,長安與蔚來的戰略合作將以合資公司的形式推進,雙方的投資占比為各占50%。這個合資公司將涉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從研發到生產再到服務。雙方將以互聯網思維和用戶極致體驗為核心理念,以用戶為中心重構汽車銷售體系,探索電池租賃、預定式銷售、會員制銷售等新型商業模式。
朱華榮認為,長安與蔚來的這次合作是一種優勢互補,更是創造一個新的模式。而這個新的模式成功的幾率有多大,李斌則這樣形容這次合作:把兩個企業優秀的基因放在一起,它將產生什么,還需要大家一起去期待。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新的模式取代了以往以產品為核心,而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去挑戰現有的傳統車企無法解決的問題。
蔚來與江淮、長安合作方式的差異?
去年4月份,蔚來與江淮也簽訂了基于新能源汽車先進制造的合作協議。兩個合作項目有什么異同?李斌說,與江淮的合作主要基于新能源汽車的制造,而與長安的合作將是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全產業鏈合作,長安不是蔚來的第二個代工廠。
李斌還透露,目前蔚來與JAC的合作進展順利,工廠進度令人滿意,雙方合作生產的量產車按時交付的概率很大。
對合作成功概率的預期?
嘗試新的造車及其服務模式,并非一個新鮮的命題,但卻包含著巨大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至少目前還沒有成功的先例。
但李斌說,“沒關系,畢竟20年來我一直在創業。”李斌告訴記者,蔚來剛開始的時候,每次開會都會評估它的成功概率,剛開始的概率只有5%。但現在隨著各種問題的平衡和逐步解決,新產品即將按時交付,這個概率數字越來越大。
李斌預測,互聯網造車企業成功的最終只會有兩三家。無論能否成為大浪淘沙后的那兩三家,朱華榮和李斌都一致認為,目前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就是開放、融合,靠一家企業已經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智能電動汽車的歷史機會,需要靠中國汽車產業以開放合作的精神去共同把握。而長安和蔚來的合作是一個起點,也必將是一個具有標桿意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