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CES亞洲消費電子展即將在上海開幕,智能和互聯系統在新能源汽車配置比例越來越高趨勢下,這場以智能科技、高端電子為主要展出內容的展會,也成為汽車企業發布最新“黑科技”的主要展場。




近日,國能新能源公布兩款概念車官圖,并將于6月7日的上海亞洲CES展正式亮相,兩款概念車分別為一款轎車和一款SUV車型,最大續航里程為300km。作為第9家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新興造車企業,首款概念車或量產車的亮相,代表著該企業的技術實力。而續航里程的長短不僅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研發技術比拼的焦點。

目前,共有14家企業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除北汽新能源、知豆汽車和奇瑞新能源早已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其它企業均是首次踏足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在獲得生產資質后,絕大多數企業陸續公布首款概念車或量產車的相關數據,頭條君對14家企業目前公布的最大續航里程進行盤點,以此窺見新興造車企業的實力。

在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到,目前除重慶金康新能源和河南速達未明確公布相關產品信息外,其余12家企業公布的續航里程分化為三個等級。
第一梯隊的是400公里-500公里。包括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萬向集團、浙江合眾4家企業,占到總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這4家企業中,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的產品均為量產車。萬向集團續航里程480公里的Revero量產車為油電混動量產車,其續航里程不能與其它純電動產品相提并論。浙江合眾公布的續航里程達500公里的概念車,其產品名稱和量產時間到目前還未有任何信息。因此在續航里程最據優勢的第一梯隊中,以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的傳統汽車企業,仍擔當著重要角色。
第二梯隊為續航里程200公里-400公里。其中包括長江汽車、長城華冠、江蘇敏安、國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河南速達,以及陸地方舟。
這一梯隊的企業雖然此前跟汽車生產有密切關聯,但主要為汽車零部件、客車、低速電動車背景。雖然沒有生產新能源乘用車的經驗,但對造車一點也不陌生。目前公布的產品信息,除國能新能源為兩款概念車,其余均為量產車型。因此,這一梯隊的新興造車企業,具有非常強的行動力。但與第一梯隊的企業相比,在技術實力上稍有欠缺。
第三梯隊為續航里程200公里以下的企業,包括江鈴集團和知豆汽車,產品主要為短途出行的微型電動汽車。其中知豆汽車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開辟出微型電動汽車細分市場,并在該領域占得一席之地。

但隨著北汽新能源“國民車”EC180、奇瑞新能源小螞蟻,以及新進入者江鈴集團紛紛推出微型純電動汽車產品下,微型電動汽車細分市場的競爭者將越來越多,競爭也將愈加激烈。
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發展,續航里程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基面也不斷擴大。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極有可能按照續航里程長短,演化出固定的低級、中級、高級細分市場。因此,續航里程的長短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企業的技術實力,也成為一些新興造車企業博取關注的手段。
目前,公開發布的最長續航里程為威馬汽車在今年上海車展前亮相的AG2020概念車,具有1200公里續航里程。這一數據比純電動鼻祖特斯拉,最新款車型Model S P90D都要高出一倍,與蔚來汽車發布的電動超跑EP9相比,也遙遙領先。作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興造車企業,威馬汽車的真實實力還有待量產車推出后才能一見高下。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進入者,多數企業都標榜自己握有“三電”核心技術,憑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能與傳統汽車企業一較高下,在“亂世”中成為“英雄”。
但在這場拼實力、拼技術、更拼資金的比賽中,新興造車企業要想虎口奪食并非易事。
盡管除比亞迪外,傳統新能源汽車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搭載的動力電池均采購于第三方電池生產商,車企自身很少握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但傳統汽車企業與動力電池生產商的聯盟早已拉開序幕。
種種跡象表明,這些舊玩家早已意識到了潛在的危機,它們通過合作或合資建廠,在動力電池供應鏈積極布局。
而在資本和市場的雙管齊下之后,動力電池產業已經出現以比亞迪、寧德時代、沃特瑪、國軒高科為代表的巨無霸級企業。
相比之下,以一己之力兼顧研發、生產、市場、售后的新興造車企業,面對傳統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的強強聯合,新興造車企業試圖彎道超車的勝算非常渺小。
汽車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