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煤海”翻“綠波”——鄂爾多斯新能源發展觀察

發布日期:2023-08-10

核心提示: 從依靠地下大儲量的煤炭,到角逐地上豐富的風與光,曾以煤炭資源聞名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不斷轉變發展思路,一幅追風逐日
  從依靠地下大儲量的煤炭,到角逐地上豐富的風與光,曾以煤炭資源聞名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不斷轉變發展思路,一幅追風逐日的新能源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
 
  昨天的鄂爾多斯,依托豐富的風光資源建設光伏電站與風電場,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力;今天的鄂爾多斯,產業鏈條不斷完備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正助推新能源產業提檔升級;明天的鄂爾多斯,技術創新將為新能源產業注入不竭動力。
 
  昨天:用綠電串起鄉村富民“綠產業”
 
  從一間破土房,到如今寬敞明亮的磚瓦房,2016年搬進巴拉亥光伏新村的馬在全不僅住進了新房,還借著屋頂光伏板發的電吃上了“陽光飯”,脫了貧的他日子一天天變好,干勁也更足了。
 
  馬在全是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呼和木獨鎮巴拉亥村村民。2015年開始,當地在巴拉亥村建設光伏新村,在修建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每家每戶的屋頂上都安上了光伏板,160戶新建住宅“搖身一變”成了光伏電站。
 
  “巴拉亥光伏新村的光伏裝機總規模為1.76兆瓦,年均發電約290萬度,相當于每戶房頂的光伏板每年都能發電1.8萬度。”呼和木獨鎮黨委書記喬海軍介紹說,自2019年并網發電至今,巴拉亥光伏新村每年戶均增收能達到5000元。“光伏板的壽命在25年左右,這也就意味著老百姓能持續獲益25年。”
 
  巴拉亥光伏新村的建設為當地探索“綠色發電+產業富民”發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2018年,呼和木獨鎮統籌當地5個嘎查村的扶貧產業資金,采取“黨支部+企業+村集體+貧困戶”模式,投資建設總規模1.24兆瓦的“五村聯建”光伏電站。
 
  “‘五村聯建’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205萬度,每年收益近60萬元。”喬海軍表示,“五村聯建”光伏電站的建設不僅實現了資源整合、抱團發展,更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一份穩定、可持續的收益。
 
  鄂爾多斯光照和風力資源豐富,沙地沙漠廣袤,有大量尚未利用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區、復墾區和礦區排土場,具備建設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和千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的優越條件,以達拉特旗100萬千瓦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為代表的綠電基地正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綠色電能,2022年底開工建設的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也成為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項目。
 
  目前,鄂爾多斯全市已建成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644萬千瓦,其中光伏裝機規模341.5萬千瓦,風電裝機規模220.5萬千瓦,水電裝機規模76萬千瓦,生物質裝機規模6萬千瓦,預計到2025年全市建成新能源總規模將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
 
  今天:產業集群助力新能源裝備制造
 
  鄂爾多斯市地域遼闊,公路網絡發達。過去,運煤車是高速公路上的“主角”;如今,一輛輛裝載著風力發電機葉片和風電整機的大型貨車逐漸成為公路“常客”。
 
  記者采訪發現,在這些“常客”中,有相當一部分設備是鄂爾多斯“自產自用”,這其中就包含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洲所”)旗下天津中車風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市分公司和中車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所生產的風電整機與葉片。
 
  從2019年在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落戶投產,到如今生產升級擴能工作即將完成,中車株洲所在鄂爾多斯的風電整機與葉片產能實現了進一步的提升,從過去風電整機2吉瓦、葉片1000套提升至風電整機4吉瓦、葉片1200套的生產能力。“不僅如此,以電化學儲能為主的儲能設備生產線也計劃落戶,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投產。”中車株洲所風電事業部華北大區副總經理李智勇說。
 
  “之所以選擇在鄂爾多斯投資建廠,我們看中的是鄂爾多斯近年來蓬勃向上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以及當地優良的營商環境。”中車株洲所副總經理張向陽說,2019年企業來到鄂爾多斯考察,4月簽訂相關協議,5月辦理了相關手續,7月就投入生產。“前后5個月的時間,讓‘中車速度’和‘鄂爾多斯速度’在這里落地生花。”
 
  鄂爾多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黃伯韡表示,近年來,鄂爾多斯堅持以“雙碳”目標倒逼產業轉型、以能源結構調整帶動經濟結構轉型、以新興產業推動經濟轉型,建設大基地、拓展新場景、提升新空間,推進新能源產業提速、擴量、成鏈,加快構建集能源生產、裝備制造、應用示范于一體的“風光氫儲車”全鏈條產業集群。“從過去單一地建設風電場與光伏電站,到如今以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鄂爾多斯新能源產業發展正在煥新升級。”黃伯韡說。
 
  說起鄂爾多斯新能源裝備制造的全產業鏈發展,就不得不提位于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的零碳產業園。在這里,包括遠景、華景新材料、隆基綠能、國鴻氫能、上汽紅巖新能源重卡、捷氫燃料電池等在內的新能源、新材料企業紛紛落戶,“風光氫儲車”全產業鏈發展成勢見效。
 
  “在新能源發電項目向風光資源富集地區轉移、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向綠電富集地區轉移的大背景下,我們立足鄂爾多斯新能源產業發展實際,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一大批新能源領域頭部企業的落戶,讓園區成為鄂爾多斯新能源裝備制造集群式發展的‘排頭兵’。”內蒙古鄂爾多斯蒙蘇經濟開發區副主任徐建剛說。
 
  走進零碳產業園里的遠景動力電池工廠,綠色草坪上架著片片光伏板,遠處6臺正在旋轉的大型風力發電機正給年產10.5吉瓦時磷酸鐵鋰電池的遠景動力鄂爾多斯基地一期項目供應綠電。
 
  作為最早落戶零碳產業園的“鏈主”企業,遠景10.5吉瓦時動力及儲能電池項目已全面投產,每日可生產電芯3萬顆,遠景動力二期20吉瓦時智能電池項目也已簽約落地。
 
  “目前,遠景通過自身的產業牽引以及綠電供給,將上下游合作企業逐步引入零碳產業園,已在園區逐步形成了以遠景為龍頭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條。”遠景北方科技有限公司鄂爾多斯總經理俞樂表示,遠景將繼續發揮好產業鏈集聚作用,與各方通過緊密的協同合作,帶動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在零碳產業園融合發展,形成更好的產業集群效應。“預計到2025年,遠景將助力當地實現約3000億元綠色新工業產值,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億噸的目標。”俞樂說。
 
  明天:科技引領新能源產業“加速跑”
 
  記者采訪發現,積極主動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已成為鄂爾多斯眾多能源企業近年來發展的“新風尚”。“通過建設研發中心、聘請專家學者和科研人才、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多的能源企業主動投身技術研發,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已蔚然成風。”黃伯韡說。
 
  談及企業未來的發展,“創新”是張向陽提到最多的詞。“下一步,中車株洲所在持續引進人才的同時,將在鄂爾多斯構建新能源創新平臺,并與當地良好的應用場景結合起來,用科技力量帶動企業發展。”張向陽說,未來,企業也要從最初的裝備制造,轉變為制造與創新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走好科技創新之路。
 
  詳細記錄天然氣使用量和空調使用時間、計算耗電量……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國際機場,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節能減碳團隊正在為機場量身打造一套“零碳方案”。“大量先進新能源技術的引進,將更好助力‘零碳機場’項目的落地實施。”團隊成員卞曉宇表示,大學畢業后,鄂爾多斯濃厚的新能源研究氛圍吸引他來到這里,為當地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我們堅持將能源科技革命作為推進能源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同國內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全力攻關綠色轉型、新能源、節能降碳等核心技術,并為此全面開展人才科創行動,引進院士專家。”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匯良說。
 
  推動大規模儲能技術成果轉化落地,加強地熱能、氫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加快智能礦山技術研究……作為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長,金之鈞列出了一連串技術攻堅課題。“我的目標是爭取今年在當地推進‘零碳機場’及智能礦山建設。”金之鈞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同樣將目光聚焦在這片新能源產業熱土上。“鄂爾多斯充分發揮新能源產業與資源優勢,為企業、科研機構搭建起順暢的新能源技術研發與應用橋梁,不斷形成新能源產業科研創新合力,助力當地新能源產業獲得先進高效的技術支撐。”李燦說。
 
  黃伯韡表示,科技創新將成為未來鄂爾多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暖城”鄂爾多斯也將繼續敞開懷抱,吸引社會各界的優秀人才,共同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