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江特電機發布2016年業績報告。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29.8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34.29%;實現凈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400.91%,增長幅度竟高達4倍。而2015年凈利僅為3938.78萬元。
江特電機解釋,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出現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公司碳酸鋰利潤增加及收購九龍汽車、米格電機合并報表所致。
江特電機目前主要有三大產業,一是機電產業,包括傳統電機和新能源汽車用電機;二是電動汽車;三是鋰礦產業,包括碳酸鋰和鋰電池正極材料等。
近年來,江特電機一直致力于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2016年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所占的比重已過半。其中,新能源汽車整車業務實現營收12.89億元,占總營收43.20%;新能源電機業務實現營收9903.5萬元,占比3.32%;碳酸鋰業務實現營收9524.07萬元,占比3.19%。
資料顯示,江特電機電動汽車主要有3個平臺,九龍汽車、宜春客車廠和江特電動車。
九龍汽車是公司2015年并購企業,主營新能源汽車、商務車、汽車零配件等。2016年實現營收18.08億元,凈利1.70億元。江特電機表示,受2016年補貼政策的不明確導致產品生產和銷售不穩定,九龍汽車未達到2016年承諾的凈利潤水平2.5億元。
另外宜春客車廠報告期剛實現投產,目前產銷偏小,2016年實現營收5767.26萬元,凈利潤為負1166.95萬元;江特電動車主營短途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研發及銷售,2016年實現營收2573.86萬元。
事實上,高工電動車網曾了解到,江特電機曾投資超50億元用于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包括投資35億元擴建九龍汽車MPV及新建SUV項目、投資10.1億元建設年產量1萬噸的碳酸鋰項目和投資5.4億元用于擴建新能源汽車電機項目。
2016年11月,江特電機還定增18.4億用于上述三大項目,其中8.4億元用于鋰云母年產1萬噸碳酸鋰及副產銣銫綜合利用項目,5億元用于新建年產20萬臺新能源汽車電機項目,5億元用于九龍汽車智能制造技改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