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風電行業的隱藏密碼,可遠遠不止碳中和概念

發布日期:2021-11-05  來源:谷德貓臨  作者:中國風光儲網--新聞中心

核心提示:2021年是中國陸上風電全面平價的第一年,也是海上風電并網補貼的最后一年。此前一年,中國風機新裝量刷新紀錄,超過全球其他地區
 
        2021年是中國陸上風電全面平價的第一年,也是海上風電并網補貼的最后一年。此前一年,中國風機新裝量刷新紀錄,超過全球其他地區2019年新裝量的總和。碳中和大背景下,好風如何憑借力,備受矚目。

一、國產化的艱難起步

1986年5月8日被視為中國風力發電歷史上里程碑的一天。

在山東榮成被稱為“中國好望角”的海邊山坡上,3臺從丹麥引進的當時最成熟的Vestas風電機組正式并網發電。榮成馬蘭風場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并網發電的風場。

 剛剛經歷過70年代石油危機的中國,疊加改革開放后的經濟需求,電力供應緊缺,不少老百姓自掏腰包建發電廠,50W-100W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在海島、草原、大漠遍地開花。小風電機組從50年代就有,但都沒有并網。

如果對比現在動輒上百米直徑的巨型風機,馬蘭風場15米直徑的風機只能算得上迷你尺寸。但作為當時拉開中國風力發展大幕的“商業示范性風場”,馬蘭風場接待了18個考察團、37批高校和科研院所、30多位國家部委、省地級領導。

為購買風機撥付大額外匯的航空部和山東省還做出一個重要決定:鋸掉一個風機風葉學習技術。

據當時榮成電業局原局長劉鑒釗回憶,當時的航空螺旋槳公司(550廠)認為,“飛機螺旋槳都可以生產,轉速這么低的葉片怎么會做不了呢?”結果仿制的葉片壽命最多用1年。

從引進到消化吸收的開篇并不順利,但荒野中的一個個風場,在引進和配套海外培訓中,孕育出了今天風電行業的領軍創業者。

考慮到國際風機制造商群雄環伺,早期涌入風電賽道的玩家曾將目標放在建風場。據報道,2003年,外資風電機制造商在中國市場的合計份額高達89%,大多數風電場用的都是進口風機。

然而,就在2003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風電特許權辦法》,規定企業要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取得投資風電項目的特許權,投資建風場的競標和中標者以大型國有發電集團為主。“追風者”們不得不重新在風電設備領域找機會。

很快,風來了。

2005年2月,全國人大通過《可再生能源法》,鼓勵風能發展;同月,《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成為國際法,作為二氧化碳第二大排放國,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在當時的大量官方新聞報道中,風能成為中國應對氣候危機和能源短缺的第一選擇。

更為轉折性的政策出現在同年7月。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這一年,全球龍頭Vestas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驟降至15%

雖然“70%”的規定在2009年被發改委取消,中國風機制造商在幾年發展窗口期快速成長,近百玩家激烈競爭,逐漸形成了今天中國市場國產制造商占主導的格局。

二、“垃圾電” VS 碳中和“主力軍”

近十年來,中國新增風電裝機量隨著補貼和產能周期性波動,政策層面最強勁的利好莫過于“3060”目標。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后,從十四五規劃到相關部委、各發電集團都加快了清潔能源發展進程。

每個國家的能源結構是自然稟賦基礎上的權衡妥協。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源以煤為主的國家之一。煤炭廉價易得,2019年中國煤電成本只需0.25-0.30元/kWh,天然氣發電成本是煤電的2-3倍。

 富煤缺油少氣的資源基礎決定了中國要一手推動煤炭清潔開發、穩水電、安全發展核電;另一邊必須加快風電和光伏的發展。

2021年,國家能源局提出目標,到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能源局披露,2021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后續需逐年提高,確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20%左右。“風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行業內,風電和光伏曾經一直被戲稱為“垃圾電”。

不難理解,傍晚到晚間電力需求大、負荷高,看天吃飯的光伏和風電這時候往往出力較低。與之相對,火電、水電、核電的輸出更為穩定,缺點是污染、不可再生、地理因素限制和核廢料隱患。

時至今日“垃圾電”背后的棄風和電網消納問題仍在攻克中。風電出力隨機性強、間歇性明顯,波動幅度大,有時候與電網負荷呈現明顯的反調節特性。新能源出力超過系統調節范圍時,必須控制出力以保證系統動態平衡,就會產生棄風、棄光。此外,目前某些地區風電度電成本高于煤電,如果補貼退出,地方棄風的可能性將提高。

根據綠色創新發展中心發布的能源數據,2018年,全國棄水、棄風、棄光達1023億kWh,相當于北京用電量。

解決途徑有兩大方向:電網層面,需要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儲能層面,可以利用儲能系統松弛風電外送輸電瓶頸,對風電輸出功率波動進行平抑,或將風電用在對穩定性敏感度低的負荷上。

 三、風機賽道的增長勢能

風力發電行業由上游的零部件(葉片、齒輪箱、軸承、風塔等)制造商、中游的整機制造商(如遠景集團旗下的遠景能源、金風科技、GE等)和下游的風電運營商(國電、華能等發電集團)組成。

根據BloombergNEF的數據,2020年全球前五大風電機組制造商中有兩家來自中國,即金風科技和后來居上的遠景能源。明陽、上海電氣、運達緊隨其后。

全球頭部風機制造商新增裝機規模

 我們看好風機賽道,主要有兩大原因:

1.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長 “風光”齊頭并進

在碳中和的大目標和政策加持下,中國可再生能源持續快速增長,至2030光伏和風能發電預計年增速10-15%。未來十年光伏平均每年新增裝機量(約50-55GW)略高于風電(近50GW);到2030年,風電和光伏累計裝機量基本持平,達到750GW。

光伏和風電更多是互補的關系,而非競爭。風電和光伏在一天之中的各個時間發電的功率曲線大不相同,可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互補。

 此前很多觀點認為,風電行業比光伏更依賴補貼政策,未來降本空間有限。事實上,2021年隨著國家政策和各地十四五能源規劃的出臺,風電產業繼續大步邁進,發電規模持續增長,棄風率穩步降低,招標量增長幅度、招標成本下滑速度均超預期,行業普遍認為風電市場爆發加速到來。

據公開信息披露,2021年上半年,國內風力發電機組招標采購頻繁,公開招標市場新增招標量31.5GW,同比增長168%。

2.中國風機市場規模龐大,風電優勢持續提升

除了零碳政策之外,還有一個影響供需的關鍵因素就是度電成本(LCOE)。

據前能源局局長張寶國回憶,他剛上任的時候風電電價最便宜0.8元一度,有些甚至到兩塊錢左右一度。這個價格無論用戶還是國家補貼都難以買單。所以度電平價成為風電和光伏行業至關重要的指標。

 可喜的是,隨著技術進步帶動風機建造成本下降、電網消納能力增強,風電的每度電成本(LCOE)已有顯著下降。

風資源較豐富地區已在2018-2020年實現與煤電平價,行業普遍認為海上風電有望在2025年左右實現與煤電成本平價(注:不同情景結論差異較大,上圖為保守情景假設)。加之大量可預見項目儲備和零部件產能逐步擴張,未來十年風電的競爭優勢將持續提升。

目前中國風機市場以陸地風機為主,2023年以后陸上風資源選址空間尚且充足,開發前景廣闊,同時有舊風場改造的機會,這些都會支持風機需求平穩發展。

四、行業未來的三大趨勢和整合邏輯

我們認為風電行業將向海上、大功率及數字化應用三大方向發展。

相比陸地,海上風電可利用小時數高、不占用土地,適宜大規模開發,資源更為豐富。此外,陸上風資源最好的I/II類風區已基本開發完畢,未來的新項目主要集中在III/IV類,且審批越來越嚴格。

大功率的趨勢同樣適用于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持續減少的合適土地供應以及更高的地價,迫使陸上風機減少數量、增加功率。

與此同時,海上風電高速發展也在驅動大功率風機增加,以獲得更好的能效和經濟效益。中國市場主流風機功率從不足2兆瓦逐步升級,超過4兆瓦將成為主流機型

 數字化/物聯網將更多應用于風機運維場景,提升操作效率,這會成為未來風機廠商提升競爭力的主要方向。背后所需要的能力包括核心組件聯網一體化管理、自動識別及預測設備異常運行狀態,實現遠程監控和預測性的運維服務。

 整合趨勢上,我們主要有兩大判斷

1.產品能力(產品組合、交付、質量、服務等)和技術能力(研發、技術路線選擇等)是第一梯隊玩家的護城河,得益于規模和經驗積累,在平穩市場,中小玩家很難超越頭部。

2.未來預計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第一梯隊公司(遠景能源、金風等)集中。

從全球市場看,風機市場份額集中,歐美前三大玩家占據70-90%份額,遠高于中國目前市場集中度(2019年時集中度約65%)。

中國風機市場份額在2015-2019年持續向頭部玩家集中,2020年受搶裝潮影響,部分腰部企業抓住機會低價簽約快速上量,稀釋了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

風機廠投標方案比拼的是為風電廠客戶創造最優度電成本。在風機招投標中,價格是風電廠決策的重要因素,產品技術質量指標也很關鍵,頭部公司往往兼具價格和產品技術優勢。

我們認為未來隨著市場趨穩,價格戰難以持續,同時頭部玩家在手訂單充足,有機會進一步整合市場。頭部公司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升。

我們判斷,風機市場成功的要素在于:在穩固業務基礎之上,磨練進攻與防守能力,并通過前瞻性布局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風能 風電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