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2019年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的數量增長了60%,為三年來最大增幅。這一增幅超過了電動汽車的銷量增幅。
據IEA數據,去年電動汽車銷量僅占全球汽車庫存的1%。雖然大多數電動汽車的充電都是在家里或工作場所進行的,但公共基礎設施的推出是讓潛在買家相信他們不會陷入里程焦慮的關鍵。
根據IEA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中的數據,全球公共充電站達到862,118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占60%份額。
其中,快速充電站占總量的31%。IEA對慢速充電站的定義是,提供22千瓦的電力,給電池充滿電需要數小時。快速充電站,包括特斯拉的超級充電器,可能只需要幾分鐘就能給電池充滿電。
報告稱:“在公共充電站的推出方面中國持續領先,尤其是快速充電站。”此前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1.9萬臺,同比增長50.8 %;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51.6萬臺,私人充電樁數量達到70.3萬臺。值得提及的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也被列入“新基建”產業方向中,或將迎來更全面的發展。
本月早些時候,德國經濟部希望從德國經濟刺激計劃中撥出5億歐元的???,用于支持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德國的經濟刺激一攬子計劃中,有25億歐元將用于擴大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計劃中的5億歐元專款將針對私人用戶,包括家庭和建筑商。
當前德國境內共有27,730個充電樁,德國政府希望在2030年前將這一數字提升至100萬個,此舉或將有效地解決消費者的里程焦慮。不過當前,純電動汽車在德國的市場占有率僅為0.6%。
“我認為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未必有大的贏家或者輸家”, Cosmic Cat創始人Thomas Daiber在談到德國刺激政策時如是評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