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聯充電 高級工程師 鞠晨
聯聯充電-鞠晨:聯聯充電是上海市公共與專用區域充電設施的數據監測平臺,目前90%以上的上海市充電設施都接入了我們的平臺,為大家提供信息查詢、導航等行業服務。在上海大家對我們可能比較熟悉了,所以建設背景我就簡單地介紹一下,當時是16年的時候由市發改委委托,市投資咨詢公司進行公開招標,有9家企業一起參與競標,最后是我們來做這個平臺,并建設運營。根據招標要求,我們在3個月內完成了這個平臺的建設和上線工作,并在16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舉行了上線的發布儀式。根據政府給我們的定位,我們主要是提供3個服務:包括車主的公共服務,面向行業運營商的補貼入口,以及最重要的一塊,就是給政府提供一個數據匯總及分析的服務,支持主管部門進行相關政策的修訂。所以說,我們是一個公共服務平臺、行業監管平臺以及數據分析平臺。
根據前面說的這些具體需求,我們當時第一期就定位了這樣的一個產品,包括門戶網站、APP、管理后臺,面向政府的數據分析展示系統。公共服務的產品具體體現在一個門戶網站和一個移動端APP,用戶可以查詢到充電設施基本信息。行業服務是可以提供一個補貼在線申請、查詢、跟蹤的審核服務。我們給上海市各級政府都開設了獨立的帳號,他們可以直接登陸查看本區充電設施建設及運營情況,我們每個月還會給他們提供數據分析月報,以及我們現場審核發現的一些情況,當然這個數據報告的部分內容我們在公眾微信號上也有相關的發布。下面是我們目前的一個總體的情況,數據是更新到今年3月份,目前接入的運營商已經有54家,看起來比較多,但其實是包含了大大小小的運營商。站點總數已經有一萬多個,接入的充電樁到現在已經超過了7萬多個,但不是所有的我們都直接發布,而是通過我們的線下審核團隊確認數據真實后才會發布,目前已經發布4千多個。左邊這個圖就是上海市充電樁的一個比例分布情況,可以看到公共樁跟專用樁差不多,私人樁比較多,差不多14萬個,全上海市的充電樁總數超過了21萬,車的數量已經達到23萬個,車樁比差不多是1:1的狀態,這是上海比較領先的一個狀態。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根據扶持辦法的相關要求做了公共充電設施的覆蓋率的一個測算,以1.5公里的服務半徑來看,可以看到在市中心基本可以達到要求,郊區相對來說差一些。
這是我們18年底的時候年報,我們把上海各個區的設施做了一個降序排列,可以看到前面的幾個區的數量占到50%以上,市中心相對來說少一些,尤其是直流設備,這跟市區的電容量擴容有一定的關系。利用率大概就是上面的,跟大家的認知基本上差不多,因為公交平均可以達到10%左右,甚至我們好一點的站點可以達到30%。相對來說公共區域還有單位小區這些比較差一些,基本上1%到2%。2018年全年的充電量達到了2.1億度電,其中74%都是公交充的,還是相當可觀的。公共區的占比只有21%左右,但是我們根據現在的一些相關的藍天保衛戰的要求,物流、公交、環衛都在換車,所以我們預計今年公共區域會有較大的提升,預計達到3.5億度。
從每個區的排名還可以看出有一些區比如黃浦區可能處于一個負增長的狀態,這說明中心城建站難度還是相對比較大。從充電習慣來看還是跟我們的認知相對符合,也就是直流相對大功率的充電設施,充電量是比較大的,這個其實也跟上海的結構性的問題有關,也就是說15%的直流設施,提供了90%的充電量。下面的圖是根據充電站的類型來做的一個比例圖,可以看到74%的充電量都是公交站點占用的,但是其實可能也并不完全是公交充電,因為現在部分公交站點也對社會開放了。最下角的就是利用率的分析,可以看到60—120千瓦基本上可以達到6%以上的利用率,也就是每天都超過1.5小時,這樣的水平三年之內就可以收回成本。這個是我們對運營商在不同維度下做的一個排名,最左上角的就是一個最直觀的方面,一個建設總量的排名。可以看到明顯不一樣,國網4千多個設施,占平臺總量超過了40%。我們想是不是充電設施越多,充電的總量就越大,但我發現不是這樣的,充電量排名前10名超過一半都是公交公司提供的,比如金山公交等。按照使用效率算出來的運營商排名基本上跟充電總量是一致的,大部分都是公交站點,所以我們就想我們是不是應該把交流充電設施的排名單獨拉起來看一下,就可以看到綠色的表格,除了第一、二名,能達到12%以外,交流的設施基本上都是1%到2%,相對來說比較低。思源和越德也不完全是公共區域的交流設備,他們大多數還是企事業單位里面的站點,跟隨需求而進行的精準建站。
接下來我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發現的問題,首先就是一個跟用戶直接相關的充電二維碼的問題,比如二維碼貼反了,兩個槍口貼岔了,或者說是一個樁有多個二維碼,或者屏幕背光太弱無法掃碼。第二個就是站點信息不準確,有可能他傳給我們不準確,有可能傳給我是正確的,我們線下也確認了,但是停用了沒有告訴我們,這個也是一個情況。這個比較好理解,涉及到場地管理,還有收費的問題。比如說油車占位,或者停車費過高。我們在審核的時候發現,雖然說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相對燃油車比較低,但是用戶來說,它對這個成本還是非常敏感的,在同等條件下,我同一個停車場,或者隔壁小區,我情愿在相對便宜的充電價格區域多排一會隊。還有就是我們運營商整體的離線率還是比較高的,還是很影響用戶的實際體驗。
另外有一點思考,圖中我們選了兩個比較典型的站點,而且應該是一個運營商,但是可以看到他們服務的對象不一樣,充電曲線也不一樣,基本上是一個互補的狀態,如果能夠實現充電需求,還有充電資源的整合利用,是不是我們充電網絡的服務能力可以得到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總結一下,基本上就是這四方面的問題,使用便利性的問題,還有降本增效,我們希望可以實現充電設施利用的最大化。另外就是運營和服務的水平,充電過程的安全和監控,運維管理制度,以及運營特殊需求的綜合體驗,最后實現一個市區與市郊布局的協同推進,直流和交流的補充,以及公共充電跟私人充電的有效配合。
最后跟大家說一下,因為前面也講了一些問題,所以我們就在想,我們聯聯充電作為上海市的市級平臺,能夠為大家提供哪些服務呢。首先就是一個咨詢服務,也就是解決運營商在上海建站的問題,我們明顯發現運營商在其他的區域建站的熱情高很多。我們可以提供比如建站咨詢,或者擴容,或者驗收的問題,我們不一定自己做,我們愿意作為一個聯結者,為大家拉攏一些資源,共同實現上海的充電網絡結構的優化。我們一直在暢想未來,因為現在的智能網聯車發展比較快,有沒有可能實現即插即充,技術上也不難,就是車聯網平臺和樁聯網平臺直接連接,但是現在明顯還是一個過渡期,而且可能這個過渡期還比較長,在這個期間我們市級平臺還是應該發揮一些價值的。我們今年在做的一個事情就是在今年下半年會上線一個專業版,專門為出租還有物流大巴車做一些個性化的充電需求。另外我們今年開始有一個行業沙龍活動,每季度一次,明天剛好就是2019年第一期,這個主題就是綜合能源,關于新能源出租車的發展與探討,因為上海市政府最近正在做出租車的充電保障措施的政策,我們希望和大家做到一個思維上的互聯互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