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長城汽車的2020戰略 300億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項目

發布日期:2017-02-20

核心提示:昨天,長城汽車在2017哈弗SUV品牌盛典上發布了兩項重點信息:第一、到2020年,哈弗規劃突破200萬輛的年銷量,成為全球最大的專

       昨天,長城汽車在“2017哈弗SUV品牌盛典”上發布了兩項重點信息:第一、到2020年,哈弗規劃突破200萬輛的年銷量,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SUV品牌;第二、將投入300億元用于新能源、智能化等項目,力求在主動安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等方面形成領先優勢。

  先別著急為200萬年銷量目標點贊,長城2020計劃中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其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透出的決心,這既是未來達成銷量目標的關鍵,也是對當下已暴露出的隱憂的自我修復。

  不可否認,從銷售業績來看,長城是中國最成功的自主品牌之一。2016年,長城汽車累計銷售新車107.45萬輛,凈利潤105.47億元人民幣。其中, 哈弗SUV銷量達93.80萬輛,哈弗H6一款車型就貢獻了58.08萬輛的銷量。某種層面看,哈弗H6即是長城的縮影。

  哈弗H6的成功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在其誕生的2011年末,國內SUV市場剛剛起步,可選產品較少,且例如CR-V、途觀、RAV4等合資產品價格普遍較高,因此哈弗H6憑借著出色的可靠性、親民的價格以及空間、動力、配置都更為均衡的表現,造就了其在國內市場“神車”的地位,先是與CR-V、途觀形成SUV市場“金三角”,并很快獨自領跑銷量榜。

  然而,哈弗H6也不可避免的留下了那個時代自主品牌的印記——設計未形成紅利、科技難以跟上時代。簡單來說,縱觀哈弗產品的設計,即便是銷量最大的H6,在顏值上也并不算驚艷的一類。盡管哈弗后續各產品也都包含了一些家族化的特征,但很難說在設計上留給人很深的印象。現有設計無法形成爆款的效應,自然很難推廣至其他產品上,這也恰恰是后續車型無法復制哈弗H6銷量奇跡的原因之一。

  而相比吉利、傳祺等品牌,卻都是通過一個爆款的設計,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并很快將其復制到其他車型上,后續的產品依舊可以延續這份設計的紅利,銷量也自然不會差。

  而在新科技的研發上,也成為了制約長城未來發展的掣肘。在合資品牌產品線的進一步完善且價格進一步下探,進一步壓縮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這讓一些自主品牌重新認清了市場發展的現實——消費者在購車時已逐漸不再滿足于過去“價格低一些,產品說得過去”的選擇標準。這意味著,過去保證哈弗H6、保證長城汽車成功的因素,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很快失效。

  上汽、長安、奇瑞、廣汽等自主品牌在多年的智能化深耕后已初嘗勝利果實。上汽與阿里巴巴合作的互聯網汽車正風聲水起;長安早在2015年便推出了智能化汽車“654”發展戰略,去年自動駕駛汽車已經上路并即將在新車中搭載下一代incall4.0車載系統;吉利、北汽、比亞迪等品牌更是在新能源以及共享出行方面做了諸多探索;奇瑞、廣汽、長安紛紛與BAT等科技公司展開跨界合作,搶占汽車智能化和聯網化的先機。可以說,在汽車科技這個綢繆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長城似乎有些相形見絀甚至掉隊。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軍宣布2020年200萬輛銷售目標

      改變必須馬上發生,這也是長城計劃投入300億元用于新能源、智能化等項目的初衷。根據規劃:

  產品線方面:哈弗將深化紅藍標雙產品線策略,開發全新柔性化平臺,到2020年規劃幾十款產品,覆蓋小型、緊湊型、中型和中大型細分市場,到2020年哈弗將實現銷量突破200萬輛。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廣州車展發布的WEY品牌,也會在2018年達到5款的產品陣容。

  智能化方面:哈弗將重點強調“安全”,并會加大投入主被動安全技術研發,哈弗全系將馬上普及6安全氣囊、主動安全頭枕、預警式安全帶等配置,并逐步搭載更高級的駕駛輔助系統(ADAS)、夜視系統等,此外,具有高度輔助自動駕駛功能的哈弗SUV產品預計在2020年投產。

  電動化方面:除了升級現有的動力總成外,哈弗品牌會拓展新能源產品線。具體的規劃是,確定以插電混動和純電兩種路線共同發展,今年WEY品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W01和長城品牌純電動車型C30R將正式上市。2015年中旬,長城曾與LG化學簽署電動車電池供應合同,將為20萬輛電動車提供電池。

  此外,長城還將在日本、歐洲、北美建設多個全球化研發中心。去年1月,日本研發中心作為長城第一個海外技術中心開業。在此之前,總投資50億元的哈弗技術中心也在保定正式投入使用,可完成產品企劃、造型規劃、工程設計、產品試制及試驗等完備的整車產品開發工作。

  從目前各家自主品牌的發展情況看,長城汽車在新技術,尤其是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的起步并不算早,但從此次2020的規劃中可以看出,長城已經在戰略上開始對該領域的重視。誠然,掌握核心技術的過程并不容易,需要重金投入,放棄短期利益,甚至壯士斷腕。難,卻是中國自主品牌必走的路。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