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電動汽車充電難續航短的缺點一直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但是如果以后的電動汽車能夠邊開車邊充電,電動汽車車主再也不用擔心充電樁少充電時間長電動車續航里程短等等這樣那樣的問題呢?這個設想不再是天方夜譚,最近,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自然》上發表文章,聲稱他們已經在動態無線動力傳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原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現任斯坦福大學教授的范汕洄博士和斯坦福電氣工程系研究生Sid Assawaworrarit在上個星期三對觀眾演示了對于移動物體的無線充電試驗。在試驗中,他們成功用無線充電的方法,點亮了一個LED燈。據了解,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找到一種簡單方法,從而實現動態無線電力傳輸。而這一技術使電動汽車在行駛中的無線充電成為可能。
據范汕洄教授介紹,傳統的無線充電技術存在一個基本問題,即能量傳輸效率與充電傳輸距離直接相關,最佳充電參數取決于充電傳輸距離。如果因為需要充電的物體移動而導致充電距離發生變化,充電所需電路的參數就得通過手動方法重新調整,這增加了電路的復雜性。斯坦福的研究人員對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種無線充電技術作了改進,使傳輸系統在傳輸距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可以自動調整到傳輸能量所需的最佳狀態,充電效率保持恒定。
據介紹,這個無線傳輸系統包含兩個相距大約1米的線圈,其中一個線圈產生的磁場影響另一個線圈的電流,由此把電能從一個線圈無線傳輸到另一線圈。傳統技術是將微波源用于發射線圈,在傳輸距離發生變化時需手動調整微波頻率。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去除微波源,代之以一個普通的電壓放大器。當研究人員移動接收線圈時,線圈上的一個LED燈泡持續發亮。這表明接收器在運動時實現了高效充電。
而這種方法,要比之前參數調控實現動態無線充電更為簡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