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三峽引領號”由三峽集團所屬三峽能源牽頭,聯合三峽上海院等科研機構以及明陽智能陽江海上風電智能制造中心自主研發。該臺風機每年可輸出400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能夠滿足11000個三口之家一年的正常用電需求,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00噸。
與傳統固定于近海海床上的風電機組相比,漂浮式機組可實現在深遠海部署的愿景,在獲取深遠海域穩定優質風電資源的同時,不影響近岸漁業及其他相關產業活動,被業內寄望為“未來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的主要技術”。
然而逐浪深海并非易事。南海海域臺風頻發、水深較淺、波浪惡劣,國內外也無可借鑒的經驗,研發團隊在海上漂浮式風電機組誕生之時就面臨著重重技術難關。
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獲獎單位 三峽能源陽江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俊峰:
漂浮式風機主要存在三大困難。一個是抗臺風型平臺結構設計,第二個是在30米水深左右的非常規半潛式平臺浮體設計,第三個是動態海纜的線型選擇。所以我們相當于要面臨很多技術性難題。我們就對比了不同形式,選擇了最有利于平臺的結構并且也是最節省鋼材的結構來打造漂浮式平臺。這種漂浮式平臺也是我國從0到1的突破,對促進海上風電高端裝備制造升級、為未來深海風能資源開發做的一種技術儲備,也是陽江打造國際風電城走在前列的舉措。
面朝深海,浮擺攬風。作為我國海上風電行業的引領者,三峽能源陽江發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一如既往地高質量高標準推進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為我市打造“立足廣東、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國際一流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基地注入三峽動能,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再現陽江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