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海上風電搶裝大潮落幕之后”大海更深處的機遇與挑戰

發布日期:2022-02-11  來源:江蘇經濟報  作者:中國風光儲網--新聞中心

核心提示:“海上風電搶裝大潮落幕之后”大海更深處的機遇與挑戰
 搶裝大潮帶來了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的迅速擴容,強勁推動了本土產業鏈的擴展和升級。然而,中國海上風電業不可能再次踏入同樣的時間之河。未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周期,國內與全球的海上風電市場空間、規劃布局與政策趨勢,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一新能源產業的成熟之路。
 
展望未來十年,海內外研究者與投資機構大多對全球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并認為中國的開發規模與增速將長期領跑。
 
01
 
市場進入新一輪上升通道
 
或許是受到中國市場高速增長數據的激勵,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家專業機構密集發布了海上風電裝機預測報告。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預計:2021-2030年,全球將累計新增逾235吉瓦的海上風電裝機,至2030年累計裝機量將超過270吉瓦。2022至2025年,全球海上風電復合年均增長率將接近30%。研究者預計,今年將新增10吉瓦裝機,到2025年將新增逾20吉瓦。
 
中國海上風電市場的增幅將更大。海外能源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分析認為:搶裝潮后,中國海上風電將會進入短暫低迷期,但高速增長的電力需求與國家發展目標,將促使未來十年中國海上風電的年新增并網量仍舊保持在5吉瓦以上。該機構預測:到2030年底,中國海上風電將累計并網97吉瓦,占風電累計并網總量的13%,而2020年該比例僅為3%。中國工程院去年末公布的研究報告認為:根據評估結果,僅考慮0—50米海深、平均風功率密度大于300瓦/平方米區域的開發面積,按照平均裝機密度8兆瓦/平方千米計算,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可達3009吉瓦。
 
江蘇雖然在國內沿海省份中率先開發,近海區域已建成千萬千瓦以上的風電場,存量規模最大,但我省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依然豐富。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盧先率透露,江蘇海上風電的資源總量——包括已建成的部分,總共約為6000萬千瓦,近海尚有約1000萬千瓦的資源,深遠海預計可開發資源為3000多萬千瓦。
 
廣東、福建的海風資源條件好于我省,尤其是閩南、閩東、粵東沿海,年均風速在9米/秒以上。廣東省有著長達4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可開發海上風電資源量超過了6000萬千瓦。福建省資源儲量同樣較大,其海上風電規劃總規模1330萬千瓦。
 
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副會長、金風科技總工程師翟恩地指出,海上風電的容量系數可達40%-50%,遠高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陸上風電。以江蘇為例,陸上風電的平均有效利用小時數預計在2000以上,而海上風電的這一指標平均可達到3000以上。在廣東、福建等省,海上風電的有效利用小時數最高甚至可達4500。因此,粵閩浙魯等省都正在借鑒江蘇經驗,大力扶持海上風電規?;_發,并將經濟實力相對薄弱的沿海城市列為產業集群培育的試點城市,譬如:陽江、寧德、舟山、威海等。
 
02
 
政策的“靴子”尚未落地
 
中國工程院劉吉臻、舒印彪等19位院士認為,“十四五”是海上風電的關鍵培育期,2026-2035年將邁入海上風電產業成熟期,逐步實現平價上網。迄今,我國海上風電的規劃與政策方向基本與此一致。但截至目前,我國“十四五”海上風電專項規劃仍未出臺,我省及廣東、福建等海上風電大省的規劃也未確定,都在等待國家的整體布局。
 
業界普遍預計,“十四五”規劃裝機量將明顯高于“十三五”。我國“十三五”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并網500萬千瓦以上。至2020年底,僅我省的海上風電并網量已超過500萬千瓦,全國并網總量超過了2000萬千瓦,實際開發速度遠逾能源主管部門的預期。
 
今年1月16日,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十四五”期間將推動近海規?;_發和深遠海示范化開發,重點建設長三角、閩南、粵東、山東半島、北部灣五大海上風電基地集群。去年11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曾透露:根據我國海上風電發展新趨勢,“十四五”規劃布局將會出現多方面的變化。其一,由補貼機構向市場驅動轉變;其二,風電場布局從近海向深水轉變;其三,項目開發建設進一步向基地化、規模化方向轉變;其四,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海上油氣、海水淡化、氫能等多種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融合發展。針對新趨勢,國家能源局將推動海上風電開發加速轉型。如:有序推進近海項目布局優化和深遠海項目試點示范,真正實現項目大規模開發和高水平消納;完善深遠海風電產業政策,推進深遠海示范項目開發;加強核心部件攻關與創新,大力支持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和海上風電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方面的技術創新,積極推進探索海上風電制氫的商業化應用等。
 
去年1月,江蘇省能源局發布了《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全省海上風電新增約8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000億元。今年初公布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規劃研究深遠海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并“同步規劃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配套調峰電源和南通-蘇州過江通道工程”。也就是說,在已建成的近海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的基礎上,未來五年我省還將加快謀劃開發深遠海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去年11月,江蘇省能源局新能源處曾公開具體目標:爭取2025年底全省海上風電建成并網1500萬千瓦,2030年并網超過3000萬千瓦。我省“十三五”海上風電并網規劃目標為1460萬千瓦,截至去年底,完成了約1180萬千瓦,未完成部分是280萬千瓦,包括近期公布的265萬千瓦競爭性配置項目。假如“十四五”目標是“2025年底累計1500萬千瓦”,未來四年江蘇全省實際將僅有55萬千瓦的新增空間。以此分析,我省原有的2025年規劃目標可能將有所調整。
 
省內沿海城市的“十四五”海上風電規劃大都呼之欲出。我省海岸線最長的城市鹽城,已明確將布局千萬千瓦級遠海海上風電開發基地,爭取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建設位于濱海、射陽、大豐海域的深遠海風電示范項目。如東是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全國縣域開發最早,現有規模最大。該縣能源部門預計未來可開發規模為:領海線內外共約482萬千瓦。該縣已向國家能源局申報150萬千瓦的“領海線外海上風電國家示范項目”。
 
部分省份的海上風電規劃也基本確定。據公開資料,廣東省能源局提出:力爭2025年底海上風電并網1800萬千瓦。山東省“十四五”期間將規劃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基地。浙江“十四五”海上風電力爭新增裝機450萬千瓦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各沿海省份已透露的“十四五”規劃開發總量已達4500萬千瓦。
 
待國家與各省規劃陸續公布之后,各地扶持政策必將隨之次第出臺。面向海洋更深處大規模開發的大勢已定,海上風電政策“靴子”落地之日不遠。
 
03
 
深遠海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國內海上風電場多數集中于近海淺水區,近海深水區和深遠海的開發剛剛開始。尤其是我省,淺海資源利用已趨于飽和,未來的開發主戰場將是“藍色海域”。
 
翟恩地告訴記者,江蘇海上風電目前已開發至海岸線以外80公里,再往外延伸100-150公里即為專屬經濟區,水深更利于風力發電。粵閩等省份在“藍色海域”的開發力度更大。廣東省2030年規劃總裝機之中,近海深水區(35-50米水深)為5700萬千瓦,占到了近90%。
 
翟恩地分析,按風資源等級,中國可分為一類、二類、三類風區。江蘇屬于三類風區,要想實現低于0.5元/度的電價甚至標桿電價(0.391元/度),綜合建設造價要降至每千瓦9000元以下。據記者了解,目前市場對江蘇近海風電場工程的最低報價是每千瓦13000元。他指出,海上風電降本的關鍵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工程技術,二是主機。距岸更遠、水深更深的近海深水區及深遠海的風電場建設,海洋工程在造價中的占比更大。相比淺水海域,大海更深處更開闊、風力更強,足以布局更大規模的風場,充分降低度電成本。
 
專家們一致認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面向近海深水區及深遠海,我國尤其是蘇粵閩等沿海省份的新一輪海上風電大規模開發將呈現下列三方面的新趨勢。
 
首先,核心裝備制造加速國產化。從去年搶裝大潮之中的海上施工情況看,基礎施工、安裝設備、單葉片吊裝技術等正加速國產化,預計將于“十四五”期間實現。其次,大兆瓦級海上風機將成為新的競爭焦點。尤其是福建、廣東兩省,海上項目水深較深,需嵌巖施工,工程造價更高,更適合應用大兆瓦級風機,以減少機位數量,降低成本。自今年始,單機容量7-8兆瓦會成為市場主流產品,8兆瓦以上的更大風機也將加速研發和面市。據悉,迄今至少有10家國產風電整機商推出了8兆瓦以上的風機,10兆瓦以上的風機已在海上試運行。再次,圍繞大型海上風電基地的沿海產業集群將加快形成,先進產業鏈將不斷融合補強。據統計,迄今我國已建成24個海上風電產業園,其中約1/3在我省沿海。
 
記者采訪得知,在大兆瓦級海上風機裝備自主研發領域,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正不斷增強。三峽新能源如東H10項目柔性直流換流站90%以上的設備均由國內集成服務商提供。南高齒目前已掌握海上大功率風機齒輪箱設計制造的關鍵核心技術,可批量生產7兆瓦風機主齒輪箱,并正試制10兆瓦及以上產品。金風自主研發的“I GO海上風電智能運維系統”在我省海域投用數年,明顯降低了大型風電場的運維成本。在國內大兆瓦級海上風機“競技場”——福清興化灣一期,總共安裝了來自國內外廠商的14臺5兆瓦以上風機。數年來的實際發電數據顯示,金風、明陽、東電等國內廠商的“自主重器”頗具競爭力。
 
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報告統計指出,由于海上風電項目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能源開發商已將多數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預期從8%-10%降至6%以下,成本承受空間更大。該報告預計:隨著海上風電供應鏈規模及自主創新投資力度的加大,到2030年,我國海上風電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將比去年下降46%。海上風電的上網價格還將加速下行,在能源市場的份額將繼續提高。業內人士坦言,2022年海上風電降本速度有望超預期,在我省及粵閩資源條件最好的地區,部分平價上網項目將能夠實現收益。
 
翟恩地分析認為,逐步向深遠海發展的海上風電,其技術門檻日益提高,涉及空氣動力、水動力、土木工程、海洋工程、電力電子、人工智能等前沿和交叉學科,非常復雜。其中很多技術歐洲國家已領先多年,近幾年我國進步迅速。但專家們普遍認為,在未來的微補貼乃至無補貼環境下,面對大海更深處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制造”乃至“中國創新”的比例仍需更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 海上風電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