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通用汽車發布了Q1財報,凈利潤達26億美金,同比增長33.5%。然而,資本市場并沒有為之點贊,通用股票持續下挫,終于在5月1日那天,被后起之秀特斯拉全面超越。

特斯拉的市值首次超過通用汽車,它意味著很多,然而這個震撼的消息在汽車圈似乎未能引起一點波瀾,猶如波濤洶涌的大海冒出的一個氣泡,瞬間消失無蹤。
從北面的長春到南邊的花都,從東邊的上海安亭到西邊的重慶江北,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在一片安靜祥和中辛勤勞作,并收獲豐碩的耕耘成果,看著谷倉里堆著一堆堆冒尖的糧食,很多汽車人感到安心和滿足。他們不止一次地聽到消息,說太平洋彼岸有個叫馬斯克的“狂徒”,經營著一家叫特斯拉的公司,年銷量不足10萬輛,試圖顛覆百年的汽車行業,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
對車評君而言,這至少是第三次心急火燎地跳出來大聲呼喚:“狼來啦,狼來啦……”,更多人的反應是“哦”,有的人則是“聳肩”,也有人表示關心:“你是不是得了失心瘋,要不去醫院瞧瞧大夫?”
偶爾有一些見多識廣、也許是有著海外親戚的從業者,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贊賞,隨后很可能會被唾沫星子噴得找不到北。
有時候,也有些領頭羊會問出“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樣經典的問題,通常這樣的思考會無疾而終,因為去年的年景特別好,家里的糧食再次錄得大豐收,想這些破問題作甚?短暫的憂郁和愁思僅僅是一閃而過。
有一個叫李書福的地主,他之前是個長工,最近發了大財,愈發志滿意得。他有幾次聲稱要教育一下那些 “野蠻人”和“顛覆者”怎么“做車”,嚴肅地正告:車子是四個輪子上面安一個沙發,而不是四個輪子上安一個手機。李總充滿深情地說,制造是如此地高貴,只有搞了十幾年制造的人才能體會。
反對特斯拉的人很多,他們不僅向“科技主義者”噴唾沫星子,而是投入真金白銀。根據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測算,做空特斯拉的金額已增長到101億美金。整體而言,今年對特斯拉的做空者合計已損失37億美元,遠遠超過做空任何其他美國股票的虧損總額。
大量的“空軍”幾乎已輸掉底褲,斬倉離場。事實證明,反對者已經付出了代價。
問題是,這種代價看起來還沒有落地我們的頭上。“村長”在莊子的周圍豎起了柵欄,特斯拉想跑進去收割或搶奪糧食看起來不是那么容易。

盡管如此,這依然是一個具有里程“悲”意義的節點,車評君認為還是不得不發出點吶喊,提出一些問題,引發一點點思考。
特斯拉的股價是趨勢性地超過通用了嗎?
不得不承認,這是真的,這是一次趨勢性的超越。
基于兩點考慮:1、通用汽車的股價在過去幾月間一直在下挫。哪怕是整個汽車制造行業,領頭羊豐田汽車的股價也在持續下挫,過去幾個月時間已跌去200億美金。通用的難兄難弟福特公司更慘,過去兩年的股價都在“跌跌不休”。2、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創下過去2年的新高,尤其是在2017年,累計上漲已超過50%。同樣地,全球股票市場已經被科技股所壟斷。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騰訊、阿里等科技公司的股價表現無不高歌猛進。
從銷量上看,受北美市場衰退的影響,通用在美國4月份銷量同比下挫1%。傳統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一些新興市場如中國或印度,不斷有新的競爭者加入對市場份額的競爭,從長遠來看。傳統汽車巨頭的銷量和利潤將持續下滑。
特斯拉的趨勢剛好相反,電動車將逐步蠶食燃油車市場。2017年Q1,特斯拉錄得2.5萬輛銷量,同比增長69%。中國市場在沒有任何補貼的情況下,在Q1實現4799輛的銷量,同比增250%。
通用股價下挫,并不是投資者對其當期市場地位的質疑,而是對其未來盈利能力的憂慮,這樣的憂慮與日俱增。
除非通用能夠在電動車市場擊敗特斯拉,證明具備掌控自己未來的能力。目前看起來,通用的嘗試并不理想。其王牌電動車產品雪佛蘭Bolt投放市場已有5個月,然而月銷量一直在1000輛左右搖擺,特斯拉的Model 3,目前擁有37萬輛的訂單。當然,通用在女CEO瑪麗•芭拉的帶領下在不遠的將來也許會取得成功。誰知道呢?
可以指望”特斯拉們”難以跨過制造的門檻嗎?
汽車制造業是目前地球上供應鏈最復雜,質量控制要求最高,固定資產投入最大,生產周期最長的行當,汽車制造業的制造門檻奇高無比。很多公司在制造環節吃了大虧,比如現在的樂視汽車以及FF,此前特斯拉的Model X上市時間也延后了2年。
盡管如此,寄希望別人“不行”,而不是讓自己變“行”是一種糟糕的思維模式。
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指出,中國已是世界上汽車制造能力最強的國家,每年生產出接近3000萬輛的汽車,是美國的兩倍,日本的三倍。以中國上海的小鎮安亭為中心,以周圍200公里為半徑,可以找到一輛汽車95%以上的配件。
你根本不需要擔心質量問題,供應商會明確告訴你,這個方向盤是福特某款銷量在10萬輛以上的車型上的。說吧,你需要做成什么樣子,我來干。而所謂的核心零部件總成,國內與全球范圍內的差距幾乎已忽略不計,當然全球采購是一定的。
圍繞著汽車制造這個產業鏈,從設計、研發、工程、制造、銷售的所有環節,在全球范圍內,均有數量豐富、服務優良的外包公司存在,他們因中國汽車市場的大豐收而賺的盆滿缽滿。

市面上一些熱銷的自主品牌,很多車型的設計和研發由外包公司完成,這些外包的服務能力愈發高強、態度益發謙卑。
更重要的是,汽車制造行業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成熟行業,大量具備know-how的成熟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通和可供整合。吉利研發水平的突飛猛進也是大量挖人的結果嘛,李老板的招聘廣告牌直接樹到一汽研發中心的門口,以將近3倍的薪資挖人也是行業“公開的秘密”。如果他碰到的是董明珠小姐,估計會被打一頓后轟出長春。
“特斯拉們”開出的工資水平會吉利開出的水平會更高,挖墻腳的動作會更兇猛。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進入到汽車制造行業的“野蠻人”踏平“制造的門檻”將毫無懸念。
特斯拉在年底交付Model 3也不需要懷疑,唯一不確定的是Q3,還是Q4。大摩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Adam Jonas曾質疑2017年Model 3能否交車,現在看來意義已不大。
更可怕的是,在4月30日,馬斯克在接受TED項目總負責人Chris Anderson采訪時明確透露,年底將宣布Gagafactory的建設計劃,很可能會啟動4個超級工廠建設,其中一個必然會在中國。
什么是未來汽車制造商的核心能力?
本次上海車展,地球上最偉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豐田汽車,懷著極大的熱枕發布了一個TNGA,所謂的“豐巢計劃”。車評君感到淡淡的憂傷,80歲的豐田老爺爺再次發錯飆。
在過去的100年,汽車企業拼得都是制造力和運營能力,兩家汽車制造商福特和豐田在不同時間段內“各領風騷數十年”。然而在新時期,制造力已不能成為車企的核心競爭力,而是基礎保障能力。這時候再度秀制造能力于事無補。
新時代的車企,拼的產品定義能力和服務能力。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幾乎相同的定價,設計也一樣的漂亮,同樣是純電動車,特斯拉的Model 3獲得巨大的成功,而通用的Chevy Bolt錄得慘敗。Bolt至少在兩個方面不及Model 3:首先,充電體驗被秒殺。其次,Bolt在智能化服務和特斯拉差距很大Model 3。("Model3終結者"雪佛蘭Bolt降價兜售 傳統EV遭遇滑鐵盧)
另一個誤區是,很多汽車企業在宣傳產品時容易流于PK配置,告訴消費者其產品具備豐富多彩的功能,這種做法類似于小米曾經怒推的“跑分”。然而,車評君曾經體驗過某款奔馳的那個鼠標式的輸入交互體驗,用那個鼠標輸入漢字會被氣死。
這樣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早年Nokia也聲稱自己的手機有OS,有瀏覽器,可愉快地上網沖浪,收發郵件,有IM即時通訊工具,還有n多強大的功能,然而消費者把這個所謂的智能機買回家之后,發現是“shit”。有,和可以用,到用得愉快有巨大的距離。
汽車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產品,硬件異常復雜,軟件將更加復雜。如此巨大的復雜產品,在每一個環節均能把控住質量以及體驗,在每一個細節上都毫不妥協,這同時意味著研發周期的不可控,對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巨大的考驗。
服務也一樣。早年去銀行時,柜臺后面美女那可以刮下寒霜的臉,冷冰冰的態度時常會讓人痛感無力吐槽。然而令人驚嘆的是,這樣的事情在汽車行業還在猛烈地上演,不信可查看各大網站的汽車投訴案例。
在此前如此愉快的“五一”,車主投訴無門的案例竟然在車評君身邊上演,而且當事品牌居然是奔馳,一個偉大的品牌。
車評君的同學,是奔馳忠貞不渝的粉絲,視其為成功男人的標配。駕駛著它那輛自豪的奔馳,在雨天的高速疾馳,陡然間雨刮折斷了,在風雨中的高速中異常凌亂。然而,這樣的凌亂和尷尬僅僅是個開始。盡管雨刮在質保期內,且有行車記錄儀證明不是認為破壞,按理說4S店應迅速接待,維修和交車。
幺蛾子適時出現,以奔馳如此偉大的品牌。車子被拖到某家4S之后,該店在檢查中發現該車曾在另一家4S更換過前風擋玻璃,聲稱更換玻璃有可能損壞雨刮,不予維修。要求車主自己聯系廠家,打投訴電話。投訴后,其接待員的反應是“知道了”,然后給4S發了封郵件,無任何處理意見。
第一家4S店迅速動員車主,直接找原來換玻璃的那家4S,愉快地將皮球踢了出去。換玻璃的那家幾乎不接待,在拖了關系找人后,勉強接待車主,聲稱只能幫其焊接,一個多么令人崩潰的建議。繼續給客服打電話,被告知,已向上級反應情況,需要“4個工作日”才能給答復。
無奈的車主,在“5.1”期間失去了它的愛車,假期結束之后,還需要4個工作日才能等來回復。
那僅僅是一個生產成本極其低廉的雨刮,偉大的奔馳品牌,讓它忠誠的客戶,在兩家4S店以及投訴接待人員之間被皮球般踢來踢去,到處找人,四處傳播怨言。只要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的任何一個人哪怕有一點點維護品牌的意識和責任心,這場鬧劇早就該落幕了。
這樣的一件小事,反應了奔馳這個百年品牌的售后服務體系的運轉存在系統性的問題——即消費者極度的不滿,沒有正常的流程反饋到相關人員,并迅速處理。
顯然,這不是奔馳一家的問題,傳統汽車的服務中,普遍存在著經銷商與廠家利益的不一致造成消費者的利益蒙受損失。哪怕問題進入到廠家的流程中,因為體系缺乏用戶導向和職業經理人的不作為,不能快速解決問題。
汽車制造業哪怕是到現在,還將服務用戶視為負擔,而不是從與用戶的反復交互中挖掘新的商機,發現消費者的不滿和改善產品體驗。這是一件多么令人遺憾的事情。
蔚來汽車李斌聲稱,以后所有于用戶相關的事情,全部由自己來做。將給用戶提供全面的、貼心的,真正上帝般的體驗。
未來的汽車企業,如果不能制造出激動人心的產品,將不得不淪為汽車行業的代工廠;未來的汽車企業,如果不能從簡單地交付產品轉為擁有用戶和經營用戶,商業模式將不會具備競爭力。
而在這過程中,軟件定義,連接和數據積累將變得異常關鍵。
毫無疑問,未來的汽車將會是一個移動終端,是“服務運營商”與用戶交互的載體,除了解決基本通勤需求外,在算法的幫助之下,車主將會源源不斷地在車中得到各式貼心的服務,心甘情愿掏錢埋單。
漠然和傲慢是進步的大敵
漠然,不屑,驕傲依然是這個地球上最偉大的制造業從業者之間的主流情緒。對于奔馳,車評君深深感受到了他對消費者的不care,然而這一定不是正確的打開姿勢。
在很多時候,很多的產業在不知不覺間就消失了。《三體》中的一句話,人類生存最大的障礙不是愚昧,而是傲慢。降維攻擊總是來得無聲無息地,且令人不可抗拒。這難道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嗎?
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人和傳統的思維。所謂“互聯網造車”僅僅是一群有過互聯網從業經驗的人在汽車制造領域進行創業,他們的優勢是有著強烈的以用戶為中心,以產品為突破口,以體驗為結果的精神。互聯網,應用,AI,4G連接都是工具,誰都可以用,關鍵是看誰用得更好。
特斯拉會變成通用,通用也會變成特斯拉。行業的劇變是所有人的共識,行業的劇變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可能。對于從業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快速學習,勇于嘗試,抓住科技變革送給我們的千載難逢的良機。
同樣是生產電腦的,蘋果鳳凰涅槃,成為全球最偉大的科技企業,HP淪為一個賣硬件的。車企正處于抉擇的十字路口。
作者:建約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