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上海國際車展,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宣稱:“昨日是今日之回憶,明日是今日之夢想。此時此刻,全世界正在靜候一個新時代的揭幕,靜候一個新紀元的開場,那里蘊藏著跨躍式發展的巨大能量。北汽人將滿懷必勝的信念,高擎創新的利劍,破門而入,贏得先機!”
徐和誼所指之處的兩個關鍵點在于一個是“新紀元”,另一個是“贏得先機”。透析背后的內涵,可以解讀出目前中國汽車企業轉型升級與創新求變的未來發展目標:在新的時代里,中國汽車企業要有一個領先的地位;北汽須要搶占先機。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均超過2800萬輛,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亮眼的數據與成績說明中國汽車在發展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必須正視的是,雖然經歷幾十年的向好發展,可中國汽車企業與國際汽車企業的差距依然存在至少五年到十年的追趕期。
在傳統汽車工業發展相對薄弱的基礎上,如何反轉與國際汽車企業的競爭優勢,使落后于人的中國汽車企業在未來發展頂層設計上盡快找到答案,無疑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在工業4.0時代突圍成敗的關鍵。
而隨著“互聯網+”及“智造”趨勢的火熱發展,中國汽車企業迎來了擺脫傳統汽車核心技術壓迫的戰略機遇,中國汽車企業的智能化發展的路徑也隨之明確,也為中國汽車企業趕超國際汽車企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新契機。
汽車企業要“智造”自身優勢
在2017上海國際車展上,多款智能車型的亮相再次證明:汽車發展格局即將被智能化打破。注意的是,智能化不再是口號,而是即將落實到技術轉化成果的應用階段。
本屆車展,北京汽車展示了一款智能駕艙,此舉證明北京汽車在智能化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同時,在亮相的2.0時代的自主品牌產品中,北京汽車也將智能化、互聯化及可感官品質接駁到應用中。自主2.0時代重要任務是打造叫好賣座的“經典產品”,在設計上注重“顏值”的提升和家族化設計,同時在車內人機交互上做到全方位提升消費者的感受。而本次車展首次亮相的全新紳寶D50是北京汽車自主首款2.0車型,也是一款A級三廂家用轎車。該車型依托百度CarLife新一代手機互聯平臺,支持Android+IOS雙系統;采用自然語音控制技術,云端在線服務,智能語音導航,對接熱門APP,實現導航、藍牙電話、音樂信息交互,實現智能化,突顯“舒適、科技、時尚”的特質。
時不待我。在智能化發展方面,國內北汽、廣汽、吉利、上汽、長安、比亞迪等企業已經開始加速布局,并實施了相關發展戰略。徐和誼在提及智能化發展戰略時表示,做汽車不走智能化路線,不發展智能技術運用于產品上,早晚會被淘汰出局。
2017美國CES展上,北京汽車全面推出了“NOVA-PLS”智能化發展戰略,將Level1到Level4的發展路線圖繪制得非常清晰。未來瞄準智能駕駛NOVA-Pilot、智能網聯NOVA-link、智能座艙NOVA-Space等內容,北京汽車將構建完成圍繞汽車的全方位智能化體系,為出行與城市生活打造系統化智能工具。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對傳統行業進行顛覆,發展軌道也逐步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演變。如果中國汽車企業在智能化領域能做得更好,就很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面。
汽車智能化產業的激情已被點燃
“就像智能手機和傳統手機使用對比一樣。智能化的體驗一旦習慣了就很難再改變,智能化很快將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首選標準”。徐和誼在談到智能汽車未來發展時表示。
目前,北京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推進速度明顯加快。北京汽車與百度、松下、科大訊飛等國內外力量展開強強合作,全力以赴在智能化方面進行突破。為此,北京汽車計劃在今后的兩年內實現量產具備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剎車以及半自動泊車的車型(L1級別);2018-2019年實現量產L2級別自動駕駛汽車;2020-2025年間實現量產L3以及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2025年以后逐步實現L5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推出。
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智能產業市場,智能汽車是市場潛力巨大的行業。據麥肯錫公布的“展望2025決定未來經濟12大顛覆技術”研究報告中,智能汽車預估潛在經濟影響為2000億到1.9萬億美元,如此豐厚的發展前景,足可以迅速點燃世界汽車企業的發展激情。對于消費者而言,除了便捷,智能化的舒適體驗外,駕駛智能汽車可以減少50%-80%的汽車交通安全事故,每年可拯救3-15萬人的性命。
面對未來發展制高點,全面掌握汽車智能化核心技術,讓中國汽車產業在新的發展格局中不再受限于人,無論在國家政策還是企業發展戰略上須“贏得先機”。在今年兩會上,國家領導人指出,推動傳統產業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而在《中國制造2025》中也明確提出了加快汽車等行業的智能化改造。
不再是順應潮流趨勢發展,而是率先創新求變,果敢抓住發展機遇,這就是中國汽車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全球以智能化為新發展訴求下,北京汽車開始從制造向質造和智造演進,目前無論從產業格局上還是“智造”技術上,北京汽車逐漸向制高點邁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