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度挖人布局人工智能項目沒多久,騰訊在智能領域又傳出新動作,而此次將人工智能的區域擴容至美國。

美國當地時間3月28日,特斯拉提交美國證交會的一份文件顯示,騰訊公司以17.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份,成為其第五大股東。當日騰訊也向記者證實了該事情。此次布局特斯拉,騰訊出于怎樣的考慮?而在騰訊持續增加智能領域的投資,其互聯網三巨頭BAT在智能領域的暗戰正膠著。
17.78億美元持股特斯拉
“此次騰訊對特斯拉的投資,一方面是看好其未來的發展前景,而另一方面是看好特斯拉正加緊發布平民電動車Model 3,中國成為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無疑潛力巨大。”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
事實上,從近兩年特斯拉發展以及財報來看,其為了支持Model 3的量產及支付其他方面的開支,已經處于財務緊張狀態。
根據去年特斯拉年報數據,2016年第四季度營收為22.84億美元,虧損約1.21億美元,2016年全年營收70億美元,雖較2015年提升了73%,但虧損額依舊高達6.75億美元。
此外,今年3月初,特斯拉為了支持Model 3的量產及支付其他方面的開支,籌資14億美元,此時騰訊入資對于特斯拉來說不僅解了財務方面的燃眉之急,更有利于引導其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據報道,Model 3預計將于今年底在美國上市銷售。
但騰訊更看好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今年3月,特斯拉對外宣布,其2016年在中國的營收突破10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兩倍多。按照去年營收計算,中國成為特斯拉第二大市場,僅次于美國。
而騰訊官方就入股一事首次回應,騰訊公司稱特斯拉的電動汽車、無人駕駛等可持續能源生產屬于全球前驅,而騰訊本身也一直致力于推廣生態共贏,此次入股將帶來雙贏局面。
或許是受此影響,當地時間3月28日,特斯拉股價上漲2.7%至277.45美元,整體市值達到約440億美元,超過福特汽車,成為僅次于通用汽車的股票價格第二高的美國汽車公司。

BAT頻頻加碼智能汽車
其實,這并非騰訊首次在智能出行領域的布局,其此前已多次在汽車領域布局。
2015年6月,騰訊參與了蔚來汽車的A輪投資,2016年11月21日,蔚來汽車首款限量版純電動超跑EP9在倫敦發布,預示著騰訊成為了第一家押注互聯網汽車行業并造車成功的巨頭。
此前,騰訊就在智能汽車領域多次發力,也有過失敗,曾經引發輿論熱議的“和諧富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據了解,在2015年3月23日,騰訊與富士康、和諧汽車在鄭州簽署了《關于“互聯網+智慧互聯網電動汽車”的戰略框架協議》,宣布三方將按照3:3:4的比例共同投資10億元,打造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直到2016年3月,和諧富騰投資的FMC正式成立。其間,騰訊等多方請來了包括寶馬、東風英菲尼迪等高層坐鎮,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在2016年下半年,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便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造車的成功率很低,勸行業守住本分。當年11月,富士康對媒體公開表示不再投資整車項目。在今年2月的媒體溝通會上,FMC的戴雷表示因國內資金出境受限的緣故,騰訊和富士康都沒有對該公司進行投資。
此外,騰訊也多次押寶出行,先后投資了滴滴出行和美國Lyft。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從騰訊一路布局智能汽車的發展思路來看,并非一帆風順,不過可以證實的是,2017年騰訊似乎將再度發力布局智能汽車。
“其實,不只是騰訊,國內其他兩大互聯網巨頭在智能汽車領域也紛紛出擊,爭奪互聯網智能汽車未來發展的市場份額。”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
資料顯示,在騰訊宣布入股特斯拉汽車的第二天,阿里巴巴發布了支持HUD、車機、行車記錄儀、智能后視鏡的YunOS Carware智能車載操作系統,致力于解決汽車存量市場的智能升級問題。
而在此前,阿里巴巴在移動出行領域也投資了滴滴和Lyft。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曾共同投資成立了斑馬智行,并推出同名遠程控制APP。
另據傳言,阿里巴巴對瑞士AR汽車導航公司WayRay進行投資。WayRay會與斑馬智行聯手合作一款內置全息AR抬頭顯示器的新車并于2018年亮相。
不過,對于這一消息,記者并沒有從阿里巴巴相關人士處得到證實。
而作為第三大巨頭的百度,在智能汽車領域也持續投資,不但此前跟騰訊一樣投資蔚來汽車,而且還投資了優步,并對加利福尼亞激光雷達傳感器生產商Velodyne進行了投資。
不但如此,百度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根據百度成立時的發展思路,自動駕駛、智慧出行、高精地圖、車聯網,是人工智能時代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也是百度戰略業務和核心能力的重要部分。
紛紛布局智能汽車的BAT,誰將成為智能時代的最大巨頭,記者將對此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