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英國目前經歷的能源危機,英國能源市場監管機構Ofgem負責人布里爾利 (Jonathan Brearley)或許有了切身感受。
在近日出席一場能源問題視頻聽證會時,布里爾利房間的燈突然間黑了。而這場聽證會的主題恰好是英國能源價格暴漲、電力短缺的問題。布里爾利當時正信誓旦旦地表示,天然氣危機不會導致英國冬季停電。但這一場景不免讓人懷疑:英國電力儲備還充足嗎?這場能源危機的負面效應還將持續多久?
近日,隨著天然氣、動力煤、電力等能源價格不斷上漲,英國的能源危機帶來的影響正不斷傳導。不僅一些鋼鐵、化肥企業正感受到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一些英國中小能源供應商更是瀕臨破產邊緣。
本周,英國兩家大型能源供應商Avro Energy和Green Supplier宣布破產倒閉,成為最新兩個被天然氣價格壓垮的公司。加上之前破產的能源供應商,自8月以來,全英已有七家能源供應商退出市場。不僅如此,連擁有170萬客戶的英國第六大能源供應公司Bulb也表示,該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
路孚特首席電力與碳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能源供應商之所以破產,原因在于缺乏對沖市場風險的工具、政府救助不利等方面。“目前來看,電力和天然氣市場的高價位還將持續,能源供應商的破產潮料將繼續一段時間。”她表示。
英國能源供應商迎倒閉潮
英國能源供應商紛紛倒閉,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全英超過150萬家庭不得不尋找新供應商。Avro和Green Supplier在英國分別有58萬和25.5萬用戶,約占英國家庭總數的2.9%,另外倒閉的五家能源供應商共擁有65萬用戶。
對于公司倒閉的原因,Green Supplier將矛頭指向政府,稱這由于“前所未有的市場狀況和監管失誤”。
英國石油和天然氣協會的數據顯示,天然氣批發價格自今年1月以來上漲了250%,自8月以來上漲了70%,這使得能源供應商購買能源成本激增。但是,英國政府規定,能源供應商在向消費者出售能源時,不得超過一定的價格上限,這使得他們無法將價格壓力轉嫁給消費者,最終只能虧本出售天然氣。
英國中小能源供應商還表示,其倒閉的另一原因在于,英國政府的救助資金并未向他們傾斜,能源監管部門不作為。
英國政府稱,不會救助經營管理不善的小公司。英國政府正考慮向那些接手已倒閉的小型能源公司客戶的大型公用事業公司提供國家支持的貸款,而且在英國暫時關閉兩家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廠之后,政府也有可能會對化肥生產進行補貼。
在秦炎看來,對于中小能源供應商而言,沒有在金融市場進行套保交易,規避市場風險,亦是其倒閉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來天然氣和電價的飆升,規模較大的能源供應商有資金和實力提前通過金融市場套期保值規避了相當一部分的風險。但是,中小型能源企業沒有那么雄厚的資本和交易能力。所以當市場價格飆升的時候,有的小企業之前多以比較優惠的固定價格給用戶提供的售氣售電合同,其采購成本就也大幅上升,入不敷出,加劇了企業的財務負擔。”她稱。
英國能源市場將重回“寡頭時代”?
布里爾利表示,能源供應商倒閉潮可能不會在短期內結束,未來將有更多的英國消費者受此影響。同時,亦市場觀察人士預測稱,在全英70家能源供應商之中,最多只有10家能撐到年底,這將意味著英國能源市場有可能重回“寡頭時代”。
20年前,英國能源市場主要被六家公司——英國天然氣、EDF、E.ON、Npower、蘇格蘭電力和 SSE主導。為向廣大用戶提供多樣的能源選擇和更優的能源價格,英國決心打破能源市場壟斷。
2014年,英國政府正式放寬能源市場準入標準。為引入新的市場主體與六大能源寡頭競爭,英國政府不再要求投資者需要有大型銀行或大量自有資本支持就可以成為能源提供商。由此,英國的能源提供商從當時的十幾家發展到今年初的70家,其市場化改革一度成為全球范本。
秦炎認為,英國中小能源供應商倒閉,加之英國政府并未對他們優先救助,的確有可能使英國能源行業市場化改革開倒車,使市場從競爭轉向寡頭,市場效率有可能因此降低。
她表示:“首先,天然氣和電力市場的高價位還將持續,能源提供商的破產潮料將持續一段時間。其次,英國政府規定,倒閉的能源供應商可以將用戶轉移給新的供應商。可新的能源供應商目前能源存量同樣緊張,他們在與新用戶簽訂單時只能采用浮動價格合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能源賬單將十分昂貴。”
不過,秦炎對記者表示,在考慮英國能源市場是否將重回寡頭時代背后,也需仔細考慮另一問題:是否正是由于過于自由化,才導致了當前英國能源供應商呈現破產潮的局面?
“在英國政府開始能源市場化改革后,很多小型的能源公司不顧市場風險,過于投機。比如,它們為了吸引客戶和搶占市場份額,承諾了過于優惠的固定價格合同。在今年遇到極端的市場環境后,資金鏈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她表示。
秦炎認為,目前英國能源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是避免破產潮對用戶造成過大影響,但危機之后也需要審視評估,近年來是否對于能源市場準入條件過于放寬。同理,丹麥、荷蘭等國都有小的能源交易公司破產,主要是在能源市場押注過大并且和市場走勢相反,其實和2018年北歐電力交易員Einar Aas因虧損2億美元而破產的事件的原因如出一轍。預期西北歐的能源市場將因為這次破產潮而提高集中程度,各國政府和歐盟能源市場監管機構也會加強市場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