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挪威以工黨為首的中左翼聯盟贏得議會選舉,工黨領袖約納斯·加爾·斯特勒將成為挪威新一任首相。這似乎意味著這個盛產石油的北歐國家,“靠油致富”的日子即將結束,未來清潔能源將成為主導挪威能源行業發展的主流。
石油時代即將結束
挪威廣播電視公司報道稱,工黨、社會黨和中間黨于9月13日在挪威議會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政府預計10月完成交接。
據了解,現年61歲的斯特勒自2009年起擔任挪威國會議員,2014年成為工黨主席。針對挪威石油工業前景,斯特勒坦言:“石油時代即將結束,但不會突然結束,我們反對迅速結束勘探和生產活動。”
報道指出,2019年,挪威油氣產業約占該國GDP 15%,出口額占該國總出口的46.8%、吸引投資約占該國總投資額的20%,超過5%的勞動力在油氣領域工作,石油工業為挪威財政貢獻了約21%的收入。截至去年,挪威是全球第8大石油生產國、第3大天然氣生產國,油氣日產量約為400萬桶油當量。
鑒于挪威不允許單一黨派政府,工黨接下來將與各黨派進行談判,以形成新的執政聯盟政府。法新社指出,工黨一直希望謀求綠黨支持,但后者主張只有對方承諾立即停止石油開采,才會支持新的執政聯盟政府,斯特勒拒絕接受這種條件,輿論認為,不排除工黨單獨組成少數派聯合政府的可能。
漸進式向清潔能源過渡
9月23日,挪威工黨、社會黨和中間黨舉行三方會談,圍繞組建少數派聯合政府一事展開磋商,磋商重點集中在石油、稅收以及歐盟關系。
據了解,挪威社會黨希望停止對新油氣儲量的所有勘探活動,但工黨和中間黨則拒絕這一激進舉措。挪威工黨表示,這將導致大規模失業,而且石油工業對于國家經濟的貢獻不容小覷,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向清潔能源結構轉型。
路透社指出,石油工業仍將是挪威新政府執政核心,盡管側重環保的政黨取得了勝利,但徹底拋棄石油并不現實,從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的過渡必然是漸進式的。同時,挪威是全球采用電動汽車進程最快的國家之一,在政府補貼下,該國出售的大部分新車已經是電動汽車。
目前,挪威石油生產活動正在放緩,但并未徹底離開石油。根據挪威政府此前的計劃,挪威打算利用化石燃料制氫,從而拓展氫能經濟,而工黨方面也對此持支持態度,包括利用天然氣制造替代燃料,推動海底碳存儲發展等。綠黨方面則主張,2035年前完全關閉石油生產活動。
事實上,挪威石油工業從業者均認為,石油工業完全可以成為國家綠色轉型的一部分,石油生產商擁有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必要資本,而石油服務公司則可以改變其商業模式,如幫助安裝和維護海上風機。
氣候議題主導執政理念
挪威政壇“變天”與氣候變化愈來愈受重視有關,此次大選適逢歐洲剛剛結束一個紛亂的夏天,多個國家遭遇高溫、山火、洪水等極端天氣帶來的災難。《紐約時報》指出,許多挪威人一度覺得氣候變化很遙遠,但經歷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氣候災難后,氣候議題無疑主導了挪威此次大選。
重壓之下,挪威所有黨派都開始不同程度地變“綠”,減排也成為各方共識。斯特勒抓住了這一機會,并打算將氣候政治貫穿到底。他強調,新政府執政理念是通過公平的氣候政策減少排放、創造就業,并向清潔能源未來過渡,同時承諾將遵守《巴黎協定》完成減排任務。
挪威國家電視臺NRK在一份“你最關心什么”的國民調查中發現,10個選項中4個和氣候變化直接相關的話題最受關注,分別是減排、風能、石油、肉食。
報道指出,即便斯特勒成功組建了一個少數派聯合政府,他也需要在關鍵的能源政策、氣候議題方面與其他合作政黨進行博弈,包括與解決氣候問題相矛盾的石油工業的未來,以及挪威與歐盟的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