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和英國若想實現減排目標,就必須加快部署新增風電的步伐。目前已有足夠多的儲備項目可助其實現目標,但時間緊迫,容不得些許差池。由于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和建設周期長達6-10年,非儲備項目對實現2030年目標鮮有裨益。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2021年上半年海上風電市場展望》,歐盟和英國都稍稍落后于目標,分別低3GW(5%)和4GW(10%)(見圖1),盡管它們仍能在2031年達到各自目標。
盡管海上風電行業一直在迅速擴張,但其對補貼的依賴意味著政府競價的速度基本上決定了裝機時間表。任何競價延遲都可能危及實現目標的可能性。例如,英國即將進行的第四輪補貼競價——即差價合約(CfD)競價本應在2021年舉行,但已被推遲到2022年。法國最近將浮式海上風電項目競價推遲一年,這意味著法國的整體裝機進度將推遲。對于德國來說,若要達成減排目標,定于2021-2025年期間進行的競價(這些競價將確保近10GW的裝機容量)至關重要。
海上風電行業依賴補貼的原因是成本。我們對海上風電項目平準化度電成本的分析顯示,該技術到2030年才能低于現有燃氣電廠的運行成本,這比陸上風電晚了10年。由于這一點被我們視為商業項目可行性的基準,我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很難看到完全商業化的海上風電項目并網——欲了解更多信息,正式用戶請參閱我們的《歐洲風電、光伏交叉商業轉折點》。因此,這使我們對到2030年的歐洲海上風電行業發展的預測高度依賴于競價,以獲得政府收入支持。
盡管成本高于陸上可再生能源,但歐洲海上風電仍有發展機會。項目規模擴大,投資不斷增加,這正吸引石油巨頭進入該領域。各國政府也越來越關注海上風電,以在實現氣候目標的同時又避免陸上可再生能源部署帶來的公眾接受問題。例如,歐盟目標到205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GW,而部分歐盟成員國還設定了2040年的中期裝機容量目標。隨著風機尺寸變大和行業效率的提高,海上風電成本繼續下降。最后,海上風電行業正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將項目與電解槽相結合電解制氫,這可能會為商業經濟開辟一條新道路——欲了解更多信息,正式用戶請參閱《海上風電制氫:經濟性》。
2021-2030年對歐洲海上風電將至關重要。隨著行業規模擴大,其增長能力將受到考驗。政策可以使海上風電超越其經濟潛力。與此同時,政界人士希望看到該行業減少對政府支持的依賴,承擔市場風險。2021-2030年,海上風電行業將充滿希望,并預演其在2030年之后在低成本高效益的低碳能源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組數據
- 歐盟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目標——60GW
- 英國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目標——40GW
- 歐盟205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目標——30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