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柳州市在市民廣場隆重舉行新能源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交接儀式。
本次活動,由柳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柳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聯合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柳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共同舉辦。在儀式上,26輛五菱新能源生活垃圾分類車輛分別交付給各城區環衛所使用。

圖為26輛新能源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交車儀式。南國今報實習記者 何俊濤 攝
在儀式上,柳州市副市長王鴻鵠說,垃圾分類要做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必然要建立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系統。這批新車投入使用,進一步升級了環衛系統的運輸設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能力不足的問題,是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大舉措。
在會場,26輛嶄新的新能源垃圾分類收運車整齊排列。記者看到,其中有19輛為純電動自動裝卸垃圾車,用于裝運廚余垃圾。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車續航里程為250公里,只需輕輕一拉操作桿,車載機械臂就可以將容量約120升的垃圾桶舉升起來,把垃圾倒入車廂,然后再把垃圾桶降下放回原位。這種車投入運行,大大減少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雨天也不用擔心垃圾桶太滑而不好裝卸,全密閉的車廂,還可確保垃圾不會沿路撒漏。到垃圾中轉站后,只要打開后車廂蓋,通過操作就可自動將垃圾卸下。
此外,還有7輛為純電動桶裝垃圾運輸車,用于裝運其他垃圾。該車車廂后擋板可以翻轉升降,利用該功能,只需一個人就可以輕松將垃圾桶拉進車廂,每車可裝240升的垃圾桶10個。
“以前我們用的是三輪車,換桶很艱難,現在這個車真是太方便了。”在現場,柳南環衛所的環衛工楊義對新裝備贊不絕口。
據了解,今后,柳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各城區環衛部門將結合工作實際,采購更先進更實用的新能源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輛,逐步將原有的老式垃圾運輸車全部替換。
王鴻鵠副市長還說,今年以來,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在建設垃圾分類收集設施、收運系統以及對居民垃圾分類知識普及都取得了成效,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點建設正有序推進。下一步,在2021年底前,要完成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終端項目建設,確保項目如期投入使用。各部門要積極配合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前端設施的建設,狠抓任務落實,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編輯:黃熙
責任編輯:陳麗婕
總值班:玉穎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