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廣科技新能,共建藍色未來”,在3月25日“地球一小時”活動日之際,廣東電網中山供電局響應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提出的“藍色WE 來”口號,于當晚在電動公共汽車上搭設“藍色WE 來”移動舞臺,一場“不插電演唱會”讓市民在“熄電”夜感受音樂的美妙。
活動中,市民體驗綠色電動汽車,了解共享電動汽車的租賃方式,感受綠色出行新時尚。在環保義賣區,市民爭相選購環保小物品捐助山區貧困學生,觀賞供電員工表演的精彩節目,一起娛樂游戲,參加綠色節電科普知識宣傳和有獎問答,了解科學用電、節能環保的意義。
形式多樣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只是中山供電局踐行節能低碳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里,該局積極推動電能替代,真正在電能業務領域成為推動可持續的生活消費方式、建設“藍色未來”的積極行動派。
充電使用率廣東電網排名第二
頻頻“霧霾圍城”的今天,人們渴望重新看到“藍天”。電能具有清潔、安全、便捷的特點,實施電能替代是減少大氣污染、建設“藍色未來”的重要舉措。
3月21日,中山首批分時租賃共享電動汽車于中山供電局石岐營業廳充電點正式投放。此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充電站提供的共享電動汽車,推動分時租賃電動汽車在中山地區的發展壯大,在廣東電網尚屬首創。在3月25日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上,中山供電局市場部工作人員首次向市民介紹共享電動汽車,受到市民追捧。
去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廣東電網中山供電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推進“電能替代”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電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費。為推動“以電代油”電動汽車的發展,中山供電局在加快建設充電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同時,積極向公眾推介使用廣東電網開發的“互聯網+”的電動汽車充電智能服務平臺及“粵易充”手機APP。
現在,中山供電局充電設施運營情況良好,市民充電使用率在廣東電網排名第二。該局建設的博覽中心充電站以及石岐、東區、火炬三個營業廳充電點已對外運營,共提供17個充電樁,包括9個快充樁和8個慢充樁,今年還將實現全市24個鎮區供電營業網點充電服務的全覆蓋。目前,市民使用快充樁對普通家用電動汽車進行充電,半個小時就可以充進60%的電量;充電操作和電費支付也很簡單,使用手機APP“粵易充”和支付寶就可以完成實時結算。目前,兩家運營公司已在中山投放共享電動汽車100多輛,并計劃在上半年完成投放600輛。隨著充電站點的不斷增多,市民使用共享電動汽車將輕松實現跨鎮區租車和還車,日常出行將更加方便。
中山供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該局還將創新開展汽車充電設施運營管理模式,積極探索汽車充電設施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建立汽車充電設施運維管理機制,加強充電設施運營管理系統測試應用,加快推廣電能替代。
率先建成南方電網首個港口岸電項目
生態文明,電力先行。2016年,中山供電局積極承接落實電能替代推廣工作部署,率先建成南方電網首個港口岸電項目——中山港國際貨柜碼頭岸電項目,預計年增供電量236萬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474噸。該項目共安裝630千伏的配電變壓器和9個岸電箱,每個岸電箱額定功率為60千瓦,提供兩個三相和兩個單相接口,能滿足今后停泊在碼頭所有船只的用電需求。
中山供電局節約用電服務中心主任顏立帆介紹,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跨專業部門協同運作,提前介入協調各相關方,密切跟進項目全過程,通過倒排工期加強過程管控,有效確保了項目實施進度。針對碼頭岸邊環境,還創新設計了具備防曬、防水、防撞擊的岸電箱,具有加強加厚外殼、加固設計底座特點,有效滿足防曬、防撞擊要求。“我們還積極探索項目運維管理模式,創新采用刷卡計費管理系統繳費,預先規劃設計與今后電動汽車充電管理系統聯網技術,為后續完善港口岸電精細化管理奠定了基礎。”顏立帆說。
2017年,該局將契合國家打造綠色低碳港口、構建和諧智能港區發展趨勢,創建中山港貨運碼頭電能替代綜合示范區,打造港口岸電、龍門吊油改電、港區作業電動車配套充電設施、港區飯堂改造為電磁廚房、風光一體互補充電綜合示范系統,示范引導電能替代措施市場化推廣。
據了解,中山供電局一直致力于推廣節電環保工作,協助客戶節能降耗,治污減排。2011年,該局就成立了節約用電服務中心,打造了面向工商企業客戶的中山工商企業綠動力能效行動、中山工商企業綠動力榮譽企業聯盟計劃等活動,助推工商企業客戶綠色轉型;建立了中山供電局節約用電展示廳、中山供電局農業節能生態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節能科普教育基地等節能科普場所,面向廣大市民開放;開展“綠色電力進校園”活動,讓廣大中小學生掌握科學用電、節約用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