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氫能,都是綠色能源。其中,氫能作為二次能源,其能源熱效和產業前景遠超過前三者,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
3060雙碳目標宣布之后,我國氫能產業到了一個快步奔跑的階段。氫能被納入十四五重大專項,各地也紛紛布局氫能產業園區。
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是,風電和光伏產業鏈條也開始由發電向制氫、儲氫方向發展,許多新能源發電巨頭和資本開始跨界開發氫能。

風光+制氫潛力巨大
由于發電隨機性、波動性和不穩定性強,風電和光伏無法平滑穩定的實現大規模并網,從而導致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的巨大浪費。
而隨著氫能產業的崛起,綠氫成為重點發展對象。用風電和光伏發電通過電解水制氫,被視為制造綠氫最經濟、最具有潛力的產業。
當前我國氫能需求2500萬噸,綠氫卻只占1%。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接近6000萬噸。風光制氫,大有前途。
風光巨頭布局氫能
今年以來,光伏巨頭們接連涉足氫能領域。隆基股份和陽光能源先后進軍綠氫最關鍵設備-水電解槽,緊接著晶科、協鑫林洋能源等都先后正式進軍氫能。
風電領域,金風科技和明陽風電都攜百億資金轉戰氫能,其他風電裝備制造商也開始在氫能各個產業鏈環節布局,希望趕上氫能風口。
在項目投資端,制氫成為風電和光伏的配套產業,尤其是海上風電制氫被視為最有前途。當前,風光儲氫一體化,成為風光電產業鏈延伸的熱門產業。
風光制氫的經濟性
當前風電和光伏執行的是平價上網政策,大型風光電基地的上網電價一般在三毛多一點,有的地方上網電價甚至不到三毛,經濟性比較差。
一度風光電理想狀態下,可制造0.025公斤氫,按照70元每公斤計算,折合人民幣為1.75元人民幣,幾乎是風光電上網電價的3-5倍。
對于風光電新能源能源巨頭們來說,沒有補貼支撐單純靠賣電收回成本周期太長。而風光電+制氫,讓新能源巨頭再次捕捉到巨大商機。
氫能下一個投資風口
如果說過去的十年,對于新能源發電投資商來說是風電和光伏發電的高光時代,那么在今后十年,隨著風光褪色,氫能將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氫能不僅僅是熱值高效的綠色能源,更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氫能產業鏈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過風電和光伏,被譽為未來的超級能源。
風光電新能源巨頭紛紛布局氫能產業,不僅僅看到了氫能的經濟性,更是看到了未來氫能龐大的產業規模。提前布局氫能,就是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