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1時30分,不用到發電現場,不用看光伏設備,不用查計量表計,只需輕點鼠標,34公里外的嶧城區榴園鎮前湖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戶李景華的實時發電數據就立即出現在棗莊供電公司配電網調控中心監控大屏上。這是棗莊首個分布式光伏觀測控示范區建設帶來的變化。

建設示范區,是國網棗莊供電公司響應國家扶持分布式光伏上馬政策的惠民之舉,也是針對當前分布式光伏并網普遍存在的“看不見、摸不著”問題采取的解決之道。可觀、可測、可控,是示范區建設的核心技術,采用山東電力“融合終端+光伏智能斷路器”模式。其中,光伏斷路器采集光伏客戶并網電壓、電流、功率信息,具備反孤島、過電壓、過電流等保護功能,通過電力線寬帶載波通信方式,與臺區智能融合終端進行信息交互,并將數據上傳至山東省電力公司配電能源互聯網云平臺,實現5分鐘級數據采集。嶧城區現有光伏臺區1196個,占全區配電臺區的76.69%;分布式光伏客戶7579戶,并網容量261.1兆瓦。

可觀,精準定位光伏發電位置。打開棗莊配電網調控中心監控大屏,嶧城區分布式光伏客戶的地理分布一目了然,每個光伏發電客戶的電氣接線圖實時在線,可開放容量熱力圖有序引導接入。其中,熱力圖顯示黃色部位,表示臺區可接入容量在30至90千伏安;個別紅色部位表示可開放容量小于30千伏安,目前只能接入1至2戶光伏客戶。

可測,實時監測發電上網數據。點擊實時監測,可以看到每個光伏臺區出線、各分支線及光伏客戶的開關分合、電流、電壓等實時運行數據及運行曲線。當監測到并網點電壓超額定電壓10%時,系統主動發出告警提示。通過監測,對接入電壓長期超260伏的分布式光伏客戶,納入配電網主動運檢工單治理,由供電人員主動入戶走訪,當面告知客戶,實現綠色并網。

可控,遠程遙控上網斷路器。當電壓超過10%、諧波超過0.05%、三相不平衡超過30%時,系統可第一時間遠程斷開客戶分界斷路器,實現臺區“源網荷儲”協調控制、不同臺區功率互供互濟。特別是在配電網開展停電檢修工作中,遠程遙控光伏上網斷路器,全程牢牢管控住反送電風險,從根本上保證了大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這是嶧城區分布式光伏發電負荷曲線圖,顯示客戶發電負荷8308千瓦,用電負荷5439千瓦,臺區整體用電2864千瓦,表明就地消納能力不足,需要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棗莊供電服務指揮中心正在值班的監測指揮班班長丌吉介紹說。

棗莊供電公司表示,作為全省唯一所屬6區市全部獲批整縣光伏的地市,棗莊市目前在運分布式光伏客戶4.2萬戶,并網容量100.33萬千瓦,規模較2019年增加了3倍以上。對此,他們成立工作專班,積極向能源局匯報,爭取盡快出臺《棗莊市分布式光伏建設規范》等政策,力爭在整縣分布式光伏建設等任務中貢獻棗莊智慧。(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鞠同心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