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5G+AIoT“零碳”解決方案|智能電網全連接

發布日期:2021-11-17  來源:Fibocom廣和通  作者:中國風光儲網--新聞中心

核心提示:自2021年全國兩會,碳達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如何脫碳一躍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為什么要碳中和,什么時候實
 自2021年全國兩會,“碳達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如何“脫碳”一躍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為什么要“碳中和”,什么時候實現“碳中和”,如何實現“碳中和”,這些問題都需要社會各界共同解答,中國“脫碳之路”任重而道遠。在未來,“低碳”社會的需求將會激發更多垂直領域誕生。物聯網作為萬物互聯的堅實力量,將持續與“碳中和”碰撞精彩火花。

這是廣和通推出的《5G+AIoT“零碳”解決方案》系列內容的第1篇,花5分鐘,讓你“碳”為觀止。

| 清潔能源篇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數據,大部分的物聯網項目都與碳中和的目標一致。其中,有約19%聚焦于提供價格合理的清潔能源。無污染的光伏發電技術在各行業中的普及率日益提升,同時也能幫助行業降低經濟成本,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已降至與天然氣發電成本相當甚至更低的水平,遠低于煤電成本。

物聯網、AI等技術與能源相結合,提供無線聯網解決方案,來降低能源場景的碳排放。

| 光伏能源系統無線聯網解決方案

距離我們1.496億公里的太陽,能為地球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熱量和能源。據芬蘭拉普蘭塔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地球將在205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占69%。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人們利用“光伏效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成為現實。

中國是光伏發電第一大國,在發布于聯合國馬德里氣候變化大會《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報告里顯示:預計2025年和2035年間,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730吉瓦和3000吉瓦,而到2050年,該數據將達到5000吉瓦,光伏將成為中國第一大能源。技術的進步也帶來用電成本的降低。

不斷壯大的光伏發電行業,為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到科技服務提供了發展機遇。光伏系統也通過不同方式借助IoT技術降低碳排放。物聯網使光伏系統的相關人員能夠可靠、實時地訪問數據。此外,物聯網方案還有利于更加高效的遠程管理資產,使其成為光伏發電市場中的強大管理工具之一。

智能通訊箱、數據采集器應用于光伏電站中逆變器等光伏設備中,內置了廣和通模組,支持數據采集、功率控制與協議轉換,實現光伏、儲能等多種能源的集中運營運維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腦,全面滿足客戶多種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層次的管理需求。

| 智能電網無線聯網解決方案

智能電網領域上,目前已有不少終端設備使用IoT技術對發電系統進行遠程監控、數據采集分析,提前進行危險預測。通過溫度、振動、位移等更多種傳感器的應用,發電機組具備了更強的感知能力,從而采集更多的數據信息,實時監控,進行預防性維護和維修。

智能電網在“發、輸、變、配、用”五大環節中,結合通信技術,以及獨特的網絡切片技術,形成首尾相接的環形結構。信息通信(ICT)網絡與能源網絡相融合,實現5G在智能電網應用場景的全面覆蓋。

利用5G網絡大寬帶、低時延特性,電網中的高壓配變電站、高壓輸電線路、危險地域、人員不易抵達等地域可采用機器人、無人機攜帶高清攝像機或專業設備等方式,實時采集現場的視頻上傳至分析中心,用機器替代人工對危險地域的電網運行狀態進行信息采集,通過在平臺上運行大數據分析,能夠減小險情,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提升電網可靠性。巡檢人員使用內置了廣和通5G模組的“AR巡檢眼鏡+5G算力盒子”方案,可對電力設備進行智能巡檢、點檢,自動記錄設備狀態,提前預防危險情況并及時維護設備,減少電力浪費情況。

在配電環節,由于配電網節點點多面廣,海量設備需要實時監測或遠程控制,信息雙向交互頻繁。同時,配電網控制類業務對于通信安全、時延及網絡授時精度有很高要求,5G大帶寬、低時延的特性可以有效支撐配電通信網可觀、可測、可控的需求。

早于2020年10月,廣和通5G模組已應在國內首個基于5G SA網絡的配電網繼電保護示范工程,5G模組內置于中訊創科先鋒者2號DTU和先鋒者2號Dongle終端產品,產品性能完全達到電力差動行業的需求,集成5G配網差動保護及配電自動化“三遙”功能,支持北斗衛星同步,在5G SA網絡下實現繼電保護功能。

為實現雙向實時互動,滿足智能用電和客戶個性化服務需求,提升電網用電負荷精細化監控水平,需要電表與主站間實現直連通信,并將采集頻次提升至秒級。高級計量,利用5G廣連接特性,連接海量智能電表,最終為用戶提供智能用電等個性化需求。

現階段,內置廣和通4G Cat 4、Cat 1模組的集中器4G遠程通信單元及能源控制器4G遠程通信單元滿足用電信息采集技術規范和能源控制器技術規范的軟硬件架構要求,已應用于智能電網。

物聯網、5G、AI等技術正在賦能智能化清潔能源,加速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未來的科技社會,也將是綠色社會。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