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姜女士和焦女士所看重的,新能源車的優勢十分明顯。市科委日前公布的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本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85萬輛,占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的1.4%,僅2016年,新能源汽車各領域就新增2.46萬輛。為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國網天津電力加快了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
然而,在新能源車熱的背后,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個別車輛充電接口不匹配、部分商區充電停車位付費、部分小區無法安裝個人充電樁……與新能源車緊密聯系的充電領域相關配套的問題也需多方合力破解。
中心城區建成5公里充電網
近年來,隨著搖號、限行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不少市民轉而把目光聚焦于新能源車。而對于使用新能源汽車,很多人考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充電的便利性。除了在自家可以充電外,充電服務網絡的逐步建立,對新能源車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天津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2010年以來,作為天津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領導小組的成員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主體,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全力支撐全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快建設覆蓋全市的充電服務站點,努力構建布局合理的充電服務圈。
國網天津市電力電動汽車服務分公司經理徐志丹介紹,截至目前,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完成天津公交新能源基地充電站、梅江會展中心快充站、津灣廣場快充站等205座公交、公共和高速公路快充站,共計2850臺充電樁的建設與運行任務,中心城區5公里充電服務網絡已基本建成。
依據市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天津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將繼續做好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2017年計劃投資近3億元,在全市范圍內新建1800余臺公共充電樁和公交車充電樁,加快建設滿足城市公共、公交專用、物流專用、企業專用需求的充電設施,進一步縮小充電服務半徑,服務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
“到今年年底,中心城區力爭建成3公里充電服務網絡。”徐志丹說。
“十三五”期間,本市將進一步建成覆蓋天津全市域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共規劃建設各類充電站點1434處、各類充電樁22320個,其中公共充電站點1380處,公共充電樁20240個,公交充電站點54處,充電樁2080個。到2020年,將在全市范圍內構建“0.9、3、5”公共充電服務圈,即天津市外環線以內地區以及濱海新區、環市四區的核心區域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環市四區、濱海新區非核心區及其他地區的核心區域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3公里,其他非核心區域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5公里。
市民多持觀望態度
為了滿足具備條件的居民在自家小區車位充電需要,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開展了居民個人充電樁接入電網服務工作,已累計受理個人充電樁接入電網申請1371戶,完成個人充電設施配套1153戶。其中,僅2016年就完成個人報裝咨詢服務1萬余人次,累計受理個人配套電源申請823戶,完成個人充電設施配套電源報裝654戶,為本市新能源汽車提供安全、可靠的充電服務方式。
“目前看,充電樁報裝業務量還相對較少。最近半年咨詢的人多起來,但具體到報裝的數量還沒有明顯增加。”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城西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
運營商布局充電樁產業
按照國家能源局近日在《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通知》中的要求,今年年內計劃建成充電樁9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10萬個,私人充電樁80萬個。這一數量較2016年年底充電樁保有量有超過300%的增長。
這對行業發展無疑是一重大利好消息。眾多運營商紛紛進入市場分一杯羹。
根據2015年6月本市下發的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和充換電服務費有關問題的通知,電動公交車充電服務費為每千瓦時0.60元;電動公交車充換電服務費為每千瓦時0.80元;其他電動車充換電服務費為每千瓦時1.0元。
“充電設施的盈利模式從目前來看還需要等待新能源汽車規?;瘧?,在當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形勢下,電力公司作為設施建設的主要參與方,主要還是考慮社會效益。”徐志丹介紹。
另一家正準備進入天津市場的充電樁經營企業透露,目前是以布局市場為主要目標。
開電動車暢游不是夢
“我們布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互通優先’,天津境內高速公路自不必說了,去年10月5日,我們還開展了從北京到薊州區電動汽車自駕行體驗活動,完全能夠滿足電動汽車在京津之間高速公路出行需要。”徐志丹介紹。
據介紹,電動汽車用戶目前可以通過登錄國網車聯網平臺,使用“e充電”手機APP,實現充電樁自動搜索、智能導航、充電結算等功能。目前,國網車聯網平臺已覆蓋全國22個省,共接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各主要社會運營商公共充電樁107177個,其中接入國網天津電力建設的充電樁2769個。
“目前,通過該平臺,用戶可以實現在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的充電樁通過充點卡、掃碼等方式支付,未來,隨著更多與各方合作深入,可以實現一卡暢行全國。”徐志丹說。
我家小區為什么裝不了充電樁?
電動汽車千般好、萬般好,只是有一點令前文所說的購買了純電動汽車的姜女士感到不便,那就是她并沒有能在自家小區內安裝上電動汽車充電樁,取而代之的卻是,每天要把車開到單位,用大廳空調接口的插座進行充電。
“買車時4S店給配了充電樁,但我們小區裝不了。”姜女士告訴記者,她所居住的小區是老小區,沒有專門施畫車位,“平時誰先回小區誰就先占到車位,所以不可能有固定的車位可以安裝充電樁。”
而對于有私家車位的謝先生,也同樣為不能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而煩惱。謝先生家住河東區新開路,他所在小區是一個新小區,謝先生買房的時候一并購置了一個地下車位。本以為買了車位,就能在自家車位上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可誰知,在安裝地下車位電動汽車充電樁時也遇到了困難。
“有些家住平房或樓房一樓的小型電動汽車車主,從家中臨時引線充電,這種行為非常不安全。從安全角度,我們還是建議到電力部門報裝接電。”相關負責人介紹,“安裝充電樁需要破路、鑿地、引入電源,要得到小區物業的同意,確實遇到過私家車主提到的問題。”
對于地下車位,徐志丹說:“其一,小區修建的時候新能源汽車尚未普及推廣,未能充分考慮為充電設施預留空間,其二,地下車位安裝充電樁也需要車位產權部門的同意。”
“對于老小區的遺留問題不好解決,但目前政府正在完善關于電動汽車充電樁的相關政策,比如對新建住宅就有對配套充電設施預留的要求。”徐志丹介紹。記者從本市相關部門了解到,在居民小區領域,本市已明確將配套建設充電樁安裝條件列入居民住宅土地規劃條件。針對老舊小區充電樁建設難題,已組織相關企業在近100個老舊小區開展了共享充電樁試點工作。
住房城鄉建設部在《關于加強城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中就要求,自2016年起,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的新建居住(小)區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規劃條件,核發相關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必須嚴格執行新建停車場配建充電設施的比例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預留充電設施建設安裝條件。
汽車充電為什么還要交停車費?
家住南開區的黃先生最近幾乎每天都要到南開醫院去,他不是為了去看病,也不是去探望病人,而是去給自家電動汽車充電。
“找了半天就這兒的車位便宜。”黃先生告訴記者,他一般都是到公共充電樁進行充電,這樣可以不用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車位,“充電一般需要兩個小時左右,電費倒是沒多貴,就是還得交每小時2元錢車位費。”
黃先生告訴記者,出門在外想用公共充電樁為電動車充電,停車費成為一項支出大頭。尤其是在中心城區和繁華的商業區,停車費用更為高昂。他算了一筆賬,以津灣廣場停車場為例,停車費每小時4元,充電費1.7元/度,車輛完成一次充電大約需要充入20度電,耗時約2小時,總共花費42元,停車費占總花費近20%。
“如果在停車費更貴的地方充電,成本更高。”黃先生說。
對此,徐志丹表示:“充電樁雖然是我們建設、管理,但停車場也有他們的管理要求。有時候我們開車帶設備到一些商業體停車場內對電動汽車充電樁進行維護,也要交停車費。我們規劃充電樁位置時,將人流密集的商業區域納入布局優先點位,但停車場具有經營性質,目前無法完全解決這一問題。”
“占了車位還不讓收錢,這誰也不能接受。”正如一位停車場管理員所說,想在商業停車場免停車費充電,電力部門正和相關部門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記者了解到,電力部門正在積極探索“限時停車免費充電”的可能性。“只是前期的一個大膽設想,談了幾家車場,雖然尚未有實質性進展,但一直在做努力。”據相關負責人透露。
等電動汽車被普遍接受,保有量提升起來,也許未來對于停車場來說,提供電動汽車充電樁服務,就像當下商家免費提供WIFI服務一樣,會成為一種吸引消費者的附加服務。但尚需時日。
充電樁與汽車接口為何不匹配?
“我從北辰再到南開,又到了河西,才給車子充上電。”市民李女士講述了最近的經歷,“前兩個充電樁接口都和車子不匹配。”
徐志丹介紹:“目前國內生產的充電樁標準接口都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快充和慢充的區別。一般的電動汽車,車上都有兩個接口,一個是直流快充,一個是交流慢充,但也有一些混合動力車或者是知豆這類的車,只安裝了一個慢充接口,這種只有慢充接口的車肯定不能在直流快充樁進行充電。”
此外,像特斯拉這種歐美標準的電動汽車在中國充電樁進行充電時,還需要轉換頭。所謂轉換頭,其實和各國不同電源插頭轉換成另一國家電源插頭原理相同,在充電接口上插上可以為自己車輛充電的轉換器。
我家附近何時能有電動車充電樁?
目前,本市中心城區已經建成5公里充電服務網絡,也就是說,在5公里范圍內就能夠找到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那么這些充電設施分布在哪里呢?電力部門布局充電設施時,又會優先在哪些區域布點呢?
據了解,在公共充電設施配置方面,按照國家發改委《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內容,滿足天津市作為“加快發展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設施配置要求,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1:7,以及考慮充電服務半徑要求,計算充電設施的充電點位及充電樁數量,主要考慮在商場、超市、商業區停車場、交通要道、區間公路、居民小區及企事業單位等場所進行建設。
徐志丹介紹:“設計時,按照建設時序和站點布置,我們遵循四優先原則。”
一是“互通優先”,服務于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實現京津冀高速公路充電設施的銜接。目前已經建成投運35座充電站,天津境內8條高速全部覆蓋,每個服務區至少建設4個直流快充樁,并配備1個交流慢充樁,可以為不同類型電動汽車充電,滿足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之間互聯互通。
二是“便民優先”,聚焦熱點點位,選擇梅江會展中心、津灣廣場、營口道地區等大型商圈、交通樞紐等熱點地區建立充電樁,選址盡量在居民出行集中地方,或居民小區聚集地,滿足市民出行需要。
三是“骨干優先”,覆蓋交通干線,如在西站等交通樞紐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四是“覆蓋優先”,構建合理充電半徑,盡量滿足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長遠規劃。
如何申請安裝
電動車充電樁
徐志丹介紹,普通市民本人申請充電樁,在全市各電力營業廳均可辦理,市民可攜帶有效身份證明、《充換電設施報裝申請表》、固定車位產權證明及物業部門同意施工和使用充電設施證明材料到當地供電營業廳即可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