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見不到邊際的光伏板猶如一眼望不到的天空邊界一般壯闊……6月3日,“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網絡主題活動記者團一行站在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光伏園區內的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的觀光塔上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光伏園區內望不到邊際的光伏板 央廣網記者李志勇 攝
青海省日照充足,且全省72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地廣人稀,未利用荒漠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以上,占全省面積近三分之一,具有建設光伏、光熱等新能源發電基地的天然優勢。黃河公司的光伏電站區域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平均日照達8小時,平均海拔2920m,占地面積約為25km2。其光伏板采用固定式和跟蹤式的安裝方式,一塊塊光伏板的鋪設,使得園區風速降低了近50%,蒸發量降低了30%,這有利于植被的恢復與生長,這既遮擋光伏板工作,在冬季還有火災隱患。邀請周邊村民撿來放牧,這樣既可以有效的解決雜草問題,還可以帶動村民養羊致富,一舉兩得。
國家電投黃河公司主導研發了水光互補協調運行控制系統
眾所周知,光伏發電只在白天發電,晚上出力為零;當光伏電站發電時,電網中其他電源需調整出力,讓出負荷由光伏發電供電;當云層飄過時,光伏電站出力迅速下降,其他電源的出力必須迅速增加,補充光伏發電減少造成的電力缺額。為解決好光伏發電間歇性、波動性和隨機性較大的問題,國家電投黃河公司主導相關科研院所,共同研發了水光互補協調運行控制系統,將人們認為不太友好的光伏發電,轉換為安全穩定的優質電源,提高了光伏發電電能質量,較好地實現了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快速補償的功能,解決了光伏發電的安全并網問題,填補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為我國清潔能源提供了互補的新型發展模式。
為了將光伏發電產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探索光伏發電的新途徑,提高光伏發電工程建設的整體水平,黃河公司在園區內建設了一座百兆瓦級太陽能光伏發電試驗基地,實證試驗基地電池組件、安裝方式、跟蹤方式類型眾多,被列為國家“863計劃”、“大型并網光伏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設備研制”重大課題。
近些年來,青海依托生態資源、氣候地理等資源稟賦,有效利用大面積荒漠化土地和風光水資源,發展光伏、風電、光熱、地熱等清潔能源,推進儲能工廠和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打造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市場優勢的重要支柱產業,建成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據了解,截至2020年,全省風電發電、光伏發電利用率分別達到97%、95%。到2021年3月底,青海省內清潔能源裝機達3637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達到2445萬千瓦,分別占全網總裝機的90.3%和60.7%,助力青海省電力電量平衡和清潔能源外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