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哈電風能有限公司(下稱“哈電風能”)攜領航系列4H平臺中速永磁風力發電機組出席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并牽頭組織了多場專題技術研討講座,內容涵蓋深遠海風力發電機基礎技術戰略準備等多個業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為業內人士呈現了一場風電技術盛宴。
哈電集團于今年攜手興湘集團,對湘電風能公司進行重組,成立了哈電風能,共同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據哈電風能相關人士介紹,哈電風能的成立,是哈電集團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組織實施好湖南“三高四新”戰略、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速發展風電產業的一項重要舉措。
管理模式煥然一新
記者了解到,在哈電集團和興湘集團的支持下,哈電風能在平臺資源、資金支持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和提升。至9月底,哈電風能各項指標較往年實現了大幅增長。
據介紹,今年10月,哈電風能市場化選聘的新任領導班子任期制和契約化簽約完成,標志著創新改革發展又邁出關鍵一步。“哈電風能將在繼承湘電風能原有的技術經驗、項目客戶、運行數據、供應鏈體系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雄厚實力與高端技術加持,搭建一個更高更好的平臺,以‘中國最好、世界一流’為目標,推動哈電風能走在風電技術發展的前沿,為我國風電產業的進步貢獻力量。”哈電風能有限公司總經理譚文理表示。
提及哈電集團入駐后,哈電風能在人才管理方面發生的變化,譚文理表示,實施任期制契約化管理,是新形勢下推動公司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公司實現新動能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迫切需要。“后續哈電風能將把握股權重組機遇期,積極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用市場化機制對公司進行系統全面的優化;通過定崗定編定薪酬、雙向交流等方式優化公司職工結構,提高企業員工整體素質能力。”
技術路線優勢彰顯
據了解,哈電風能作為國內首批 2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設備提供商及國內海上風電第一批吃螃蟹者,長期以來對永磁直驅路線有著近乎偏執的堅守以及獨到的技術積累和優勢。
譚文理指出,哈電風能在機型研發上堅持永磁直驅技術路線,并傳承單主軸承極緊湊的結構,在傳動鏈設計、整機裝配以及可靠性上具有先天的優勢。“這種優勢在后期運維成本上尤為顯著。經核算,壽命期內總運維成本比增速型機組低8.2%以上, 7000臺裝機業績中未出現發電機失效就是最好的證明。”
譚文理表示,哈電風能遵循“平臺化”“模塊化”設計思路,關鍵部件通用性強,在滿足風電場開發特性化需求的同時,有效降低項目后期部件維護成本。同時,依托海上風力發電技術與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搭建國內首個8兆瓦級別永磁同步發電機全功率試驗平臺,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面對當前海上風電核心大部件供應鏈不成熟,且前期投入的研發、試制和驗證成本極高的現存難題,哈電風能有哪些規劃呢?
據譚文理介紹,針對研發投入與驗證費用高的問題,將持續推動供應鏈擴展和深度技術優化降成本,突破海上超大功率風電機組的核心關鍵技術,在可實施性和可靠性的基礎上優化技術經濟性。“哈電風能正在規劃瀕海生產基地用于海上風電機組產業體系建設以及沿海大兆瓦機組試驗風場等布局,為了提高海上風電引領力和競爭力,正通過國內外結合的方式規劃研發18兆瓦以及超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
瞄準高質量發展軌道
當前風電行業正處于洗牌階段,如何在保證風電機組性能、質量的前提下做到全方位降本增效是企業面臨的挑戰。在此背景下,重組后的哈電風能如何適應市場?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風電平價上網的相關政策逐步出臺落地,大基地、海上風電項目以及分散式風電項目,都成為平價機型的主戰場,成本領先策略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但是成本不能僅僅靠采購降本措施,因此選用何種設計、何種材料、何種技術路線都將對整機成本產生巨大的影響。”譚文理表示,哈電風能力求打破固有思維,從風電機組及關鍵部件設計、制造方案開始尋求降本增效的新路徑,積極引入新工藝、新方案、新材料,并在研發過程中,逐步形成部件平臺化及通用化設計,同時加大研發實驗投入,減少技術創新帶來的相關風險。
提及“十四五”時期的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譚文理指出,未來三年將是哈電風能發展的里程碑式階段。“公司將快速提升品牌影響力、加速新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加快構建系統性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實現主要經濟指標超歷史水平,提高企業運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籌劃并達到獨立上市的各項基本條件,重回國內風電行業第一梯隊;全面實現產業結構合理、技術水平領先、質量效益突出、管理理念先進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風電場及風電項目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