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位于常德經開區的百兆瓦級多電源融合技術實驗驗證平臺竣工驗收,至此常德百兆瓦級多電源融合技術實驗驗證平臺正式運行。此項目填補了國內外大規模儲能技術和方案實驗驗證平臺空白。這是常德深入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常德大力發展產業研究院經濟的重大成果。
此項目依托中科院技術成果,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富能寶能源科技集團公司、北京中科科儀股份公司、常德經開區共同建設。項目占地70畝,總投資1.6億元,于去年5月18日開工建設。平臺系統可實現對新能源設備、儲能設備、儲能監控系統BMS、EMS、多電源無縫切換、黑啟動、微電網設計組網、儲能電站設計搭建等進行實驗、運行和驗證,為儲能和多電源互補及微電網項目投資,提供科學有效支撐和前期評價與實證。
據項目方介紹,當前新能源應用場景越來越多,但新能源存在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等缺陷,對電網的安全性構成巨大挑戰,需儲能系統來實現良好供電保障。因此,儲能系統及配置儲能的微電網系統應運而生,但這些方案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和安全性,需可供實驗與實證的手段和系統,此項目就是這樣一個驗證平臺。
10月17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北京組織召開的評估會上,此項目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韓英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張文亮等17位專家一致好評,他們認為:“項目在多電源融合控制技術和大規模電池儲能系統管控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平臺已為兩家上市公司相關項目進行了科學驗證、方案優化,從試運行兩個多月情況來看,可實現多能互補、移峰填谷、平穩供電,掌握和實現了新能源領域的卡脖子關鍵技術,” 富能寶能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曹桂發說。
據了解,此平臺創新的新能源設備、儲能設備、多電源無縫切換等相關技術支撐,將吸附一大批設備生產類企業在常德形成產業集聚,帶動投資75億元的儲能微電網產業,形成年產值120億元、稅收6億元的產業園,樹立儲能行業的“常德標桿”,推動常德產業研究院經濟突破發展。同時,項目還將在國家“雙碳”目標下,為常德發展新增電力提供碳達峰、碳中和技術途徑,實現常德經開區“零碳園區”的示范,助力常德在全省率先創建“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