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雙碳行動步入深水區 中國能源版圖重構背后的隱蔽挑戰

發布日期:2021-10-30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中國風光儲網--新聞中心

核心提示:隨著兩份頂層文件的出臺,路線圖漸次明確,中國啟動近一年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步入深水區。10月24日晚,《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
 隨著兩份頂層文件的出臺,路線圖漸次明確,中國啟動近一年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步入深水區。
 
10月24日晚,《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這是自去年提出雙碳目標(即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后發布的首份綱領性文件,也是中國雙碳行動1+N政策體系中的“1”。
 
這份文件將雙碳執行情況納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指標體系;明確了未來10-50年間能源體系中煤炭等化石能源與新能源的結構關系,強化了能源雙控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首次指出,在推進雙碳戰略時,需要注意風險防范,提醒地方政府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要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防止過度反應,確保安全降碳。
 
兩天后,10月26日,在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中,“穩妥有序、安全降碳”被作為指導思想提出。這份方案還提出,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
 
近一年來,各地在推進雙碳過程中,風電光伏投資大潮再起,產業鏈上下游矛盾進一步凸顯;煤電矛盾再次激化;運動式降碳、一刀切式限電、突擊式“雙控”屢屢上演,由此滋生的行業波動、價格上漲、用電矛盾等現象,至今仍未消弭。頂層文件與方案的相繼出臺,不僅是對中國雙碳戰略的一次路線框定,更有對此前一些地方和行業做法的糾偏意味。
 
雙碳戰略即涉及能源結構調整,又牽涉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對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更是影響深遠,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政策相繼落地的同時,10月25日,生態環境部下發《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數據質量監督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排查過去兩年碳排放數據的真實與有效性。
 
碳市場體系尚需如何完善?正在延續的新能源投資熱潮隱藏著怎樣的矛盾?9月底爆發的拉閘限電潮,給雙碳戰略下的能源結構調整帶來了哪些警示?煤炭等傳統能源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關系如何協調?
 
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不僅關乎雙碳戰略推進的質量與效果,更涉及到對體制機制、政策設計、技術手段、資金來源等關鍵環節的處理,也將考驗地方政府與行業管理部門的智慧。
 
“風光”:鏈下隱憂
 
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意見》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20%左右;2030年提升至25%左右;至206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80%以上。
 
這一目標后來在《行動方案》中被再次明確,并與10月28日晚間中國向聯合國正式提交落實《巴黎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的單位GDP排放、非化石能源占比、森林蓄積量、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保持一致。
 
12億千瓦的裝機目標,挑動了風電光伏制造企業的神經。
 
在2020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提出,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光伏行業展現出的熱情亦然。根據國家能源局測算,“十四五”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需求,將遠高于“十三五”。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中國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在7000萬千瓦到9000萬千瓦之間,是當前年均新增裝機量的兩倍有余。
 
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10月29日發布的信息顯示,三季度風電裝機增速放緩、光伏發電裝機增長較快,累計并網裝機分別達到3.0、2.8億千瓦。三季度風電新增裝機433萬千瓦,同比下降38.1%;光伏新增裝機1144萬千瓦,同比增長58.9%。前三季度風電、光伏發電量占比11.8%,同比提升1.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國風電、光伏累計發電量71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9%。
 
但在近一年的“大干快上”過程中,新能源產業經歷了幾輪產業鏈供需的不匹配:光伏產業主要集中在上游光伏玻璃的緊缺以及硅料價格上漲;風電行業主要是整機廠商打響“價格戰”,招標價格屢創新低。
 
9月30日,隆基、晶科、天合、晶澳、東方日升等主要光伏組件企業聯合發布呼吁信稱:“在硅料價格一路飆升的情況下,很多已簽訂的組件訂單將陷入嚴重虧損。這種上下游發展的嚴重失衡,將打破原本穩定有序的產業生態鏈,嚴重危害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而由于材料供應嚴重短缺及限電停產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幾家頭部光伏組件企業不得不降低產能開工率,預計當前產能的達產率將不超過70%,產能短缺將造成市場裝機目標短時間內難以滿足,他們希望下游用戶能夠適當考慮推遲電站安裝計劃。
 
即便發展空間巨大,供應鏈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前端的生產制造環節,光伏和風電廠商似乎不得不慢下來,去解決產業鏈錯配的問題以及微利時代的生存問題。而在新能源的消納一端,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上網,則是涉及資金和技術的新難題。
 
2021年9月14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了一則關于“分布式光伏已超局部電網的承受能力,如何規范光伏安裝”的咨詢回應。
 
這一問題在7月29日被提出:“隨著光伏安裝容量的增大,變電站變壓器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升高,出現大面積停電的概率增大,因此光伏的并網接入,應在滿足廣大居民安全有序用電的基礎上進行,目前國家政策是光伏安裝按照‘應接盡接’的原則,但部分地區電網已達承受極限”。
 
這牽出了在雙碳目標下,可再生能源更高比例接入電網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對此回應稱,電網企業應充分考慮分布式光伏大規模接入的需求,加強配電網升級改造,努力做到應接盡接。
 
根據10月24日發布的《意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加速構建,以提高電網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調控能力。其基礎是,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的建設。
 
但對電網企業來說,增量配電網等工作雖是現階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抓手,但對農網等的改造是一筆新的開支,也需要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以及相關政策的引導,理順這部分成本,形成新的激勵。
 
煤炭:搖擺與堅定
 
從新能源裝機到電網消納,雙碳目標之下,擊鼓傳花似的,各方關注的問題被傳導交接,最后又回到了煤炭。
 
在煤炭供需失衡造成區域電網幾近崩潰之前,煤炭價格以及下游用電企業之間的矛盾存在已久,不過在雙碳目標和能源雙控之下,固有的矛盾被更長遠的難題所掩蓋。
 
對于電力企業來說,火電是雙控的一個重要對象,再加上煤炭價格高漲,發電虧損嚴重,因此電力增發動力明顯不足。對于煤炭企業來說,煤炭也是雙控對象。粗略講,能耗雙控主要就是控碳消耗、控碳排放的總量和強度,而煤礦和火電廠是碳產生的源頭。
 
正當人們的視線從廣東、江蘇、東北等地“拉閘限電”背后原因的邏輯鏈條一步步收束至煤炭供應不足之時,煤價已經走出一條讓行業內外甚至產業上下游人士皆呼“意想不到”的曲線:今年6月,動力煤主力合約尚在800元/噸徘徊;至10月19日,已經觸及1982元的歷史高點。
 
從10月19日至今,國家發改委密集發布有關整頓煤炭價格的措施:依法干預煤價、召開座談會、嚴查資本惡意炒作、赴多地走訪調研等。
 
10月29日上午,國家發改委發文稱,在對全國所有產煤省份和重點煤炭企業生產成本進行調查之后,初步匯總結果顯示,煤炭生產成本大幅低于目前煤炭現貨價格,煤炭價格存在繼續回調空間。最新的價格變化是,鄭商所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回落至9月中旬水平。
 
電價改革也再邁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范圍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推動工商業用戶進入市場,并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開始建立“能長能跌”的市場化電價機制。
 
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煤炭對于能源安全的價值正在被重估。2021年3月15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就提出,“要加強風險識別和管控,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這樣的要求,在《行動方案》中被再次確認。
 
一位來自傳統能源行業的人士評論說,《意見》和《碳達峰方案》是在國內外煤炭、電力、天然氣緊缺,實現雙碳的意志似乎有所動搖的形勢下出臺的,足顯堅定。
 
碳市場:自我完善
 
上位法暫時缺位的情況下,全國碳市場也在修修補補的過程中自我完善。
 
10月25日,生態環境部下發通知,要求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開展碳排放數據質量的自查工作——對其行政區域內重點排放單位2019和2020年度的排放報告和核查報告組織進行全面自查,于2021年11月30日前,將整改工作臺賬和數據質量自查報告報送生態環境部。
 
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管理對象涵蓋排放企業、咨詢機構、檢驗檢測機構、核查技術服務機構。通知稱,省級生態管理部門對其管理對象負有組織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核查、企業清繳履約及有關監督管理等重要職責。“亡羊補牢,可喜可賀。”一位能源企業下屬碳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如是評論。原因在于,近期個別企業和單位碳排放數據弄虛作假擾亂碳市場秩序。而數據核準和配額分配,是開展碳交易的前提。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作為一個政策導向型市場,《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至關重要,有關碳市場的種種問題,都需要憑借這一上位法找準“規定動作”和法律保障?!缎袆臃桨浮访鞔_,要進一步完善配套制度,逐步擴大交易行業范圍。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做好與能耗雙控制度的銜接。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電力交易等市場建設,加強市場機制間的銜接與協調,將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據了解,《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已納入國務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出臺。
 
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變革正在發生。

 
關鍵詞: 光伏 碳達峰碳中和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