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烏蒙山的風電點亮黔中大地,貴州的光伏電能已送入“粵港澳”大灣區,不知不覺中,清潔電力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仁懷的酒廠區濃煙變少了,都勻毛尖茶用上了電茶鍋,城市穿行著一輛輛新能源汽車,多彩貴州的生態大公園里煥發出勃勃生機……能源變革的脈搏正在跳動,用電的變遷折射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印象。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作為新能源稟賦不突出、建設條件惡劣、電網消納基礎薄弱的貴州,裝機容量從2011年的2.25萬千瓦猛增到如今的1672萬千瓦,裝機規模增長近750倍,10年來,新能源裝機規模與裝機容量比重均居南網五省區之首。日發電量從不足10萬千瓦時飆升到1.07億千瓦時,光伏競價項目在2019、2020連續兩年獲得“裝機規模”和“國家補貼規模”兩個全國第一,可再生能源發電利用率常年保持在99.9%以上,實現了新能源基本全額消納……10年來,貴州新能源累計發電量553.63億千瓦時,累計減少116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72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104.6萬噸。
500千伏烏撒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為黔西北豐富的清潔能源外送架通了一條高速公路。貴州電網公司供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堅決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電網發展道路,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做能源革命踐行者。同時,發揚“爭、拼、快、講”作風,主動作為,加強協同,大力支持新能源加快發展,全力服務貴州及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多彩貴州、美麗中國賦能。
規劃建設快一步 并網通道無堵點
“500千伏烏撒輸變電工程順利投運了,我們的努力總算有了結果!”2019年12月30日,隨著貴州電網500千伏烏撒輸變電工程的正式投運,工程建設的技術負責人楊通貴與同事們歡呼慶賀,標志著威寧地區的光伏發電、風能發電及牛欄江水電等清潔能源的送出有了更大保障。
從這里以及周邊發出的光伏、風電、水電等“綠色能源”,以每小時59萬千瓦時的容量通過5條220千伏線路,源源不斷“涌入”網500千伏烏撒變電站后,輸送到千家萬戶。
近年來,貴州電網公司按照構建“合理分區、柔性互聯、安全可控、開放互濟”主網架,以構建適應新能源發展的堅強網架為方向,全力做好與新能源電力送出需求有效銜接,全力暢通新能源并網通道,在“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中,提前布局加強輸電網網架規劃建設,至2020年底,基本形成“三橫一中心”的網架結構,大幅提升了貴州西部地區大規模新能源電力送出能力,一個“安全、可靠、綠色、高效、智能”的現代化電網正在凸顯。
貴州鐘山區青林鄉海發農業光伏發電站。
在貴州供電服務區域投資約30億元建設的烏撒500千伏輸變電工程、500千伏八河變電站擴建工程、金州50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明湖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建設,確保新建風電和光伏項目并網送出。尤其是烏撒變與八河變的建成投運,既實現了畢節威寧縣、安順關嶺縣兩個百萬光伏基地項目按期并網發電,又保住了國家補貼競價電價。
“特別是500千伏烏撒變電站的建成,相當于在貴州西北部地區架設了一條新能源消納‘高速路’,不僅打通了‘堵點’,還有效吸納畢節、興義、六盤水、安順地區的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貴州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劉振銘表示,要消納新能源,解決棄風棄光問題,關鍵要加強電網規劃和建設,暢通輸送通道,才能有效支持新能源接入并網,助力貴州新能源發展。
“十四五”期間,貴州將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將推進畢節、六盤水、安順、黔西南、黔南等五個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建設,依托烏江、南盤江、北盤江、清水江四條流域大型水電站富余通道容量,建設1000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
為此,貴州電網公司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電力清潔高效發展上持續發力,科學研判“十四五”電力供需形勢,專題究研新能源消納及接入,啟動大規模光伏風電基地輸電規劃,加快推進新能源消納重點電網項目建設,特別是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骨干網架建設,加快推進500千伏奢香至鴨溪輸電線路、500千伏興仁至獨山輸電線路、500千伏習水變電站等一批輸變電工程項目建設,解決貴州北部地區新能源消納問題。
有效管理促消納 最大限度全上網
通道暢通,上網無憂。有了無阻的并網通道,新能源消納有了強大的保障。
近年來,貴州電網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策部署,始終將清潔能源,特別是新能源消納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通過實施新能源調度、確保通道安全穩定運行、加大市場化交易、優化營商環境等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消納新能源。
“電網企業作為承擔消納責任的第一類市場主體,不僅要落實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還要推動各市場主體共同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貴州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總經理張濤表示,將配合各級能源主管部門完成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消納能力測算和校核評估工作,優先保障風電、光伏消納。
有效的管理是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必要措施。按照“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和相關要求,貴州電網公司嚴格執行《南方電網新能源發電調度管理業務指導書》,落實新能源消納行動計劃,有效運作貴州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充分發揮南方電網大平臺作用和水、火、風、光各類型電源的優勢,促進新能源全額消納,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創造生態效益。
在技術創新促消納方面,貴州電網公司應用新能源區域AGC控制技術,實現新能源電廠的自動發電控制,克服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帶來的調峰強度大、控制能力弱等難題,大幅減小棄風棄光量。張濤表示,目前我們已經建成貴州最大規模穩控系統,提升了200萬千瓦新能源送出能力。
同時,貴州電網公司還有效利用氣象信息,提前一周預測新能源發電趨勢,優化發電調度和運行控制,對水、火電機組發電進行安排,確保汛期新能源最大發電能力,實現“風光水火多能互補”,最大限度滿足新能源消納。
當前,貴州電力實現了從“水火優勢互濟”到“風光水火多能互補”的歷史性轉變,貴州電網公司全方位進行可再生能源消納關鍵技術攻關,依托公司新能源消納團隊,開展實驗平臺建設、南網重點科技項目研究等,利用水電主動調控優勢,開展水、光互補運行研究,以水光互補的“高比例新能源與水電多維調控消納關鍵技術研究”為重點,突破關鍵技術瓶頸,促進新能源消納,推動貴州電力工業新時代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將更加有利于貴州打造成為國家綜合能源戰略基地。
預計到“十四五”末,貴州省新能源裝機約4085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由2020年的22.4%提升至2025年37.3%,新能源發電量占比由2020年的6.62%提升至16.9%。
推動農村新能源 實現振興鄉村美
“自從在屋頂建了光伏發電站后,不僅自家用電開支得到解決,而且家里也多了一筆不小的收入。”看著自家樓頂分布的72平方米光伏電板,銅仁市石阡縣花橋鎮花橋村村民王儒志展露笑顏,“別小瞧這些光伏電板,自今年6月28日花了4萬多元建成發電至9月24日,已產生電量3986.2度,除自己用了717.24度外,賣給了南方電網3268.96度,根據國家補貼和上網電價,目前已實現收入共計1748.88元。”
石阡供電局花橋供電所員工正在用手機app查看光伏發電量。
“老王,這些光伏發電板你可要經常把上面的灰塵清掃清掃,光伏電板的發電效率才能更好的提升,你的發電越多,收益就越大。”站在王儒志家屋頂上,石阡供電局花橋供電所所長魏波一邊與老王交流,一邊仔細對他家的光伏發電板、逆變器等設備進行義務排查。
“想不到太陽也能賺錢,實在太好啦,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王儒志一家享受到“屋頂搖錢樹”的眷顧,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農村也是主力軍。在清潔能源發展的如今,人們的生活也在悄悄發生改變。蓄電正在成為貴州農村人民群眾家中的“新風尚”,積極探索農村屋頂分布式光伏產業發展新路,實現人民群眾穩定可靠的“陽光收益”時代走進平常老百姓。
不僅如此,同樣是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帶來經濟效益的印江自治縣杉樹鎮孟郊、聯營、大坪、楊家、冉家5個村。
據介紹,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杉樹鎮整合財政扶貧資金250萬元,于2017年12月在孟郊村建成占地1650平方米光伏發電站。該發電站作為5個村集體經濟項目,自電站投運發電到今年8月,該光伏發電站共計發電74萬度,平均每年生產電量21.37萬度,每年生產收益18.47萬元,除開管理等各種費用,每個村可得到3.59萬元進入村集體經濟賬目。
“托了這些光伏板的福,發出的電賣給南方電網,給我們村帶來不小的收入。”據孟郊村黨支部書記任廷志介紹,我們村過去一直都是負債,自從有了光伏發電站后,村里多多少少也錢入賬。
杉樹鎮鎮長廖慶茜表示,我們圍繞光伏項目繼續做文章,擴大光伏建設面積,打造光伏科普實踐基地,利用光伏發電的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等,推動荒坡山地效益最大化,多渠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建設鄉村美麗。
近年來,貴州電網公司注重推動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提升農村分布式能源消納能力,推進農村多能互補和綜合能源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
位于貴州省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的老虎大坪農業光伏電站項目,占地面積約2400畝,通過貴州六盤水供電局管轄的110千伏郎岱變并入南方電網。王飛攝
在推動和服務農村新能源發展中,貴州電網公司著力提升農村配電網智能化水平,優化配電網網架結構,滿足農村地區分布式新能源廣泛接入的要求,推動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保障農村地區“農光互補”等新能源無障礙接入并網。“十三五”期間累計受理并成功并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4533個,總裝機約15.8萬千瓦,2020年度累計發電量1.05億千瓦時,惠及3400多戶城鎮居民家庭,助力城鎮居民、低收入農戶。
此外,貴州電網公司還積極推進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業務,緊緊圍繞“十四五”貴州13個試點縣計劃建設規模312.1萬千瓦的工作部署,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專項方案、加強業務協同,提高主動服務意識,促進“雙碳”目標在農村的有效落地。
“十四五”期間,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實現雙碳是一場硬仗。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貴州電網公司在能源轉型的進程中,聚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不斷增強抓好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只爭朝夕、努力奮斗,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提供堅強電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