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正式宣告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以兩大電網五大發電為代表的能源央企積極探索實踐,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那么,2021年上半年,兩網五大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實施路徑和具體成果都有哪些呢?
一、國家電網
實施路徑
1、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深度融合低碳能源技術、先進信息通訊技術與控制技術,以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為供給主體,以堅強智能電網為配置平臺,以源網荷儲相互互動和多能互補為重要支撐。
2、到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電能占終端消費比重30%,跨省輸入能夠達到3億千瓦。
3、到2025年抽水蓄能裝機超5000萬千瓦,替代電量達到6000億千瓦,積極推動發展“光伏+儲能”,提高分布式電源利用效率,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總裝機量達到10億千瓦以上。
具體成果
在央地合作方面,截止6月底,國家電網上半年與14省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抽水蓄能項目共14個,裝機容量合計2010萬千瓦,總投資金額1224億元。已達到公司“十四五”抽水蓄能新增裝機2000萬的規劃目標。
此外,上半年國家電網與企業簽訂合作項目已有14個,主要在分布式光伏、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方面展開合作。
二、南方電網
實施路徑
1、依托數字電網建設,提速建設電力交易市場,多措并舉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電力系統,有力支持南方五省區及港澳地區全面實現碳達峰。
2、大力推動供給側能源清潔替代,以“新電氣化”為抓手推動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推動水電、核電、調峰氣電等多能互補電源體系建設,“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分別投產抽水蓄能500萬千瓦和1500萬千瓦,分別投產新型儲能2000萬千瓦。
3、到2025年推動南方五省區新能源新增裝機1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2400萬千瓦以上、海上風電2000萬千瓦以上,光伏5600萬千瓦以上),總裝機量達到1.5億千瓦;到2030年南方五省區新能源裝機2.5億千瓦,成為第一大電源,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提升至65%,發電量占比提升至61%。
具體成果
上半年,南方電網圍繞新型電力系統發布了系列白皮書和綱領性文件,在央地合作方面主要有能源大數據中心和抽水蓄能,并與4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分布式光伏、儲能、5G+數字電網、風電等方面展開合作。
三、國家能源集團
實施路徑
1、有序推進煤炭生產接續,大力推進新能源項目,十四五規劃新能源裝機1.2億千瓦。
2、2021年力爭實現兩個“1500萬+”目標。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進一步加強氫能、儲能等戰略新興產業布局,積極推進低碳零碳產業園區示范,積極推動CCUS技術研發與示范,加快煤基能源相關產業低碳零碳示范園區建設,加快區域電力體制改革。
具體成果
上半年,國家能源集團與25省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企業合作協議共11個,已簽約的清潔能源項目合計超1868萬千瓦,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名列前茅,可見國家能源集團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決心之大。
此外,國家能源集團還開展了儲能、氫能、綜合智慧能源服務等業務。
四、國家電投集團
實施路徑
1、開發縣域能源市場、推進分布式能源開發,到2023年,實現碳達峰,到2025年,電力裝機達到2.2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到60%;到2035年,電力裝機達到2.7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到75%。
2、十四五”期間,國家電投將瞄準綠電交通領域并加大投入力度。在電能交通替代上,到2025年,計劃新增總投資規模1150億元,推廣重卡20萬臺,其他類型車輛37萬臺,新增投資持有換電站4000座,新增投資持有電池22.8萬套。推進百千瓦級燃料電池示范應用及制氫、加氫示范項目。
具體成果
上半年,國家電投與18個省市政府、10個企業簽訂了風光儲、綠電交通、核能等相關戰略合作協議,據統計,已簽約的清潔能源項目裝機總量已超640萬千瓦。
五、中國華能集團
實施路徑
1、堅持以清潔能源為主導,大力推進基地型規?;灾鏖_發,高度重視中東部分布式能源開發,深化協同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十四五”期間,集團計劃新增新能源裝機8000萬千瓦以上,確保清潔能源裝機占比50%以上。
2、大力發展新能源,積極開發水電,安全有序發展核電,轉型發展火電,積極拓展氫能、儲能、碳捕集、“源網荷儲用一體化”綜合能源服務等戰略新興產業。
具體成果
上半年,華能集團共簽約28個央地戰略合作協議,與16個企業在風電、光伏、充電、儲能、氫電等領域展開合作,已公布裝機量的新能源項目合計超5124萬千瓦,位居五大發電集團榜首。
六、中國大唐集團
實施路徑
1、發布雙碳行動綱要,提出3條路徑10項重點舉措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
3條路徑:推動能源技術創新、推動能源生產革命、推動能源消費革命;
十方面具體舉措:推進低碳零碳技術創新、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火電降耗減碳、發展儲能和氫能、發展碳交易和碳金融、發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網、拓展綜合智慧能源服務、發展低碳零碳供熱、開展非電業務和辦公節能減排、推動戰略合作實現“雙碳”目標。
2、在碳達峰階段,集團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要升至60%左右,在碳減排階段,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要升至90%以上。
具體成果
上半年,大唐集團共簽訂17個戰略合作協議,其中與政府合作項目共8個,與企業合作項目共9個,已公布裝機量的新能源項目規模合計超710萬千瓦,在五大發電集團中陪坐末席。
七、中國華電集團
實施路徑
1、發布碳達峰行動方案,將通過5條路徑八大專項行動實現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5條路徑:優化發電結構、深挖煤炭潛力、加快科技攻關、創新金融服務、聚合內外力量;
8大專項行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火電轉型升級、煤炭綠色轉型、低碳技術攻關、數字化智能化、綠色金融支持、深化國際合作、管理能力提升。
2、華電集團計劃在五年內關閉超過3GW的火力發電容量,力爭新增新能源裝機7500萬千瓦,“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力爭達到50%,努力于2025年實現碳排放達峰。
3、推進風光水儲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基地開發。積極穩妥推進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新興業務。打造綜合能源供應商和服務商,推進向生產服務、多能服務和生態服務轉型。
具體成果
上半年,華電集團共簽約項目17個,其中與政府合作項目14個,企業合作項目3個,已公布規模的新能源項目裝機合計160萬千瓦。
八、結語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最主要的舉措之一,它一方面能夠加速推動電力行業清潔低碳轉型的步伐,另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其他行業電氣化進程中減排效益,助力工業、交通部門和全社會的深度脫碳。
回到能源電力行業,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電源側、負荷側和電網側都需要系統性重塑。電力改革的目標,也會從降電價轉向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能源轉型。
兩大電網、五大發電等能源央企作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主力,都在“十四五”期間規劃了較大規模新能源投資建設計劃,各能源企業基礎不同,發展節奏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建設安全穩定運行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目標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