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華為數字能源立志推動能源革命,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發布日期:2021-10-11  來源:風光儲網

核心提示:華為數字能源立志推動能源革命,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為了響應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速清潔能源發展與傳統能源數字化,今年6月華為專門成立了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該公司迅速在各地開設分公司。
 
“其愿景是發展清潔能源與推動傳統能源數字化雙輪驅動。”在近日召開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解釋道。
 
據徐直軍介紹,華為數字能源把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相結合,用“比特”管理“瓦特”,用數字技術控制電力電子功率設備,面向清潔發電、能源數字化、交通電動化、綠色ICT基礎設施以及綜合智慧能源等五大領域提供“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解決方案,構筑面向能源產業廣泛使用的嵌入式電源、智能配電、儲能等使能平臺。同時,面向能源各個場景,會建設一個統一的“能源管理云服務平臺”,這是一個開放的應用平臺,開放給華為的客戶、合作伙伴一起使用。
 
全新的市場定位、如此巨大的組織架構調整,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助推綠色能源發展,其數字化技術優勢何在?
 
9月25日,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營銷官方良周,華為數字能源全球Marketing總經理薛武軍,以圓桌會議的形式接受了媒體采訪,希望他們的解答能讓大家進一步了解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近期的發展理念和最新進展。
 
中國電業:華為數字能源與華為企業BG中的能源部門有何區分?

方良周:我們跟華為企業BG能源部門最大的關聯度是清潔發電部分。但是,我們的綠色ICT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智能電動解決方案、綜合智慧能源的方案就跟那邊的能源業務不一樣。華為企業BG的能源部門主要是瞄準能源行業,比如電力客戶、礦山、煤礦。而我們有些方案不僅僅是針對能源客戶。
 
中國電業:華為數字能源是如何推進能源數字化的?
 
方良周:我們認為未來的能源系統需要數字化技術來解決我們前所未遇的問題。

比如原來的能源發電方式都是集中式火電廠或者電廠發電。未來會走向清潔、分布式發電系統。如光伏可以建在遠程地面電站,也可以建在屋頂,發電是分布式的。隨著天氣的變化,可能發電不穩定。同時,我們的用電也變得比以前更加復雜,比如越來越多電動車的加入,用電的場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使電網的隨機性和不穩定性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認為利用數字技術和傳統能源技術相結合,能夠極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這是第一個概念。
 
第二個概念,我們希望用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結合,來解決傳統電力電子轉換、存儲和利用的問題,通過融合數字技術跟電力電子技術,降低能源轉換、存儲和使用過程中的消耗,從而提升整體能源效率。
 
中國電業:最近綠電交易很火,華為數字能源將怎樣參與?
 
方良周:將來我們會打造一朵統一的能源云。我們希望這個基礎平臺將來可以準確獲得發電量,比如綠色用電量、波峰波谷電量,也希望將來和交易平臺做一些對接,提供基礎信息,促進碳交易的達成。這個云是融合的、開放的、智能的。
 
中國電業:華為數字能源是如何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的?
 
方良周:我們認為未來要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電氣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是實現的關鍵。在這種場景下,核心就是要把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融合。
 
大家知道,華為在數字技術上有長期的積累,華為數字能源也在電力電子技術上有積累,通過這兩種技術的結合,相信能夠極大加速碳中和步伐。
 
下面我想舉一些實例。比如光伏清潔發電領域,傳統光伏發電都是根據地理位置來決定支架跟蹤的角度的,如果我們把AI與跟蹤技術結合起來,通過智能跟蹤軸根據太陽和地理位置就能決定跟蹤的最佳角度,實現比傳統方式多發電。再比如數據中心領域,我們采用AI技術,能使數據中心進一步節能。在廊坊數據中心通過AI技術和傳統電力電子技術相結合,使數據中心PUE從1.42降到1.26。這個數據的含義是什么?這個數據中心有4000個機柜,一年可以節省電費2500萬元。再比如我們把AI技術運用到與浙江鐵塔的合作中,充分利用電池閾值來實現峰谷電價差,電價低的時候給電池充電,電價高的時候通過電池給設備供電,以這種方法進一步降低用能成本。
 
這些都能體現把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相結合,促進碳中和,也是我們的具體應用。
 
中國電業: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關于公布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將全國整縣推進試點的申報情況予以公布。華為數字能源在這方面有哪些技術儲備或思考?
 
薛武軍:自從中國政府去年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自上而下各級政府以及企業都高度重視。根據9月14日公布的數據,現在已經有676個縣、市、區申報了試點,在全國占比已達24%。
 
華為數字能源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已經推出了零碳縣域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分布式光伏、光儲解決方案等。
 
 
相關政策專門提出要求屋頂宜建盡建,比如黨政機關的屋頂要做到50%以上的安裝率,學校和醫院要達到40%安裝率。這個目標要怎么實現呢?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屋頂形狀是不一樣的,有方的、有圓的,還有T型,也有各種朝向,怎么才能做到宜建盡建呢?
 
我們融合傳感器與電力電子技術,推出了智能優化器,核心作用是讓每一塊組件的發電互相之間不會影響。沒有智能優化器之前,只有朝南的屋頂能裝光伏組件發電,有了這個產品之后,朝西、朝東的屋頂也可以安裝了。早上太陽在東邊,東邊的發電量高,西邊的發電量低,電池組件之間互相不會影響,最大可將發電量提升30%左右。這就是我們助力達成宜建盡建目標的方式。
 
在這方面,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比如在上海龍陽路地鐵站、雄安高鐵站、北京大興機場,以及浙江嘉興市秀洲區政府、西安音樂學院、廣東茂名塘頭小學等很多屋頂,都已經安裝了華為數字能源的創新產品,運行非常好。
 
光伏發電系統運行時長25年,最重要的是安全保障。本次大力推廣的屋頂電站跟地面電站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在房屋屋頂,涉及工商業、政府、家庭等等不同產權人,對財產和人身安全的要求非常高。我們的智能優化器除了在發電量上的保障,還能運用AI技術實現智能拉弧檢測和0V快速關斷,一旦發現線纜或組件有安全隱患時,就能迅速把組件切斷,避免著火。
 
未來,開展全國整縣推進,光伏的安裝量會非常巨大,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除了技術上解決,也需要國家、行業組織在法律法規及標準上的要求,海外很多國家都出臺了強制性法規,要求必須提供關斷功能,這方面未來我們會跟行業組織一起推動。
 
中國電業:您如何預測儲能未來,數字技術會使儲能發生哪些變化?您認為數字化解決方案如何使儲能安全性能提升?

薛武軍:碳排放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電力,全球40%碳排放來自于電力系統。未來核心就是電力清潔化,怎么樣把化石能源替換成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國家提出未來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就是風電、太陽能等,它跟傳統煤電、火電最大的區別就是有光發電、沒光不發電、有風發電、沒風不發電,是不穩定能源,而傳統能源很穩定,這就意味著將來如果整個電力系統變成以新能源為主體時,必須要有大量的儲能來起到“蓄水池、調節器”的作用,在“發、輸、配、用”等各個環節將來都要有大量儲能的存在。
 
現在用得比較多的儲能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儲能系統是由大量電芯串并聯組成。這么多電芯在一起怎么樣變成一個儲能系統去工作?儲能系統不等于電芯,不是簡單的把這些電芯串并聯在一起就能工作。因為每一個電芯因為原材料、工藝、生產批次、實際在現場工作環境的差別,最后結果會導致很大區別。
 
華為把傳感器、算法、AI技術融合進去,把電芯變成儲能系統,能知道工作狀態、失效狀態。每個電池充放電量可能都是不一樣的,怎樣讓儲能系統中每一個電芯最大化充進去電、最大化放出電量,這就是電池充放電管理系統要做的事情。
 
華為用數字技術、電力電子技術來解決電芯的不一致性,從而讓充放電容量更高,儲能更安全。
 
我們認為把數字技術、傳感器、算法融進來之后,實時監測每一個電芯的電壓和電流,從而決定每個電芯充放電狀態,什么時候給它充電,什么時候給它停電,甚至通過AI算法預計每個電池可能出現的故障,這樣來提高儲能系統的安全性。
 
當然,這只是技術解決手段,另外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標準,國家住建部以及相關部門要有相關要求,讓行業都能達到這樣的標準。
 
中國電業: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長周期的目標,橫跨幾十年。華為數字能源推進“雙碳”目標的階段性重點以及行動計劃是怎樣的?
 
薛武軍:未來幾十年,碳中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華為數字能源正在積極參與其中,主要是兩個方面:基于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推出清潔發電、綠色出行、綠色ICT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等。這其中,有些是華為直接銷售給客戶,有些是通過合作伙伴銷售給客戶,主要是幫助客戶降低碳排放,建各種場景的光伏發電,以及低碳的數據中心等等。現階段是這些解決方案,未來還會有更多解決方案推出,比如汽車電動方面,現在已經合作了一些企業,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合作。
 
截至今年6月30日,華為數字能源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幫助客戶累計綠色發電4034億千瓦時,ICT基礎設施幫客戶節省用電124億千瓦時,相當于幫助客戶減少2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種植樹2.7億棵。
 
第二個方面,綠色、環保一直是華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之一,我們也在公司內部積極推動低碳園區的建設。比如東莞華為南方工廠的屋頂、杭州研究所、蘇州研究所、南京研究所等等,屋頂廣場加起來建了19.5兆瓦,相當于每年發電1900萬千瓦時,減少90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后續還會有更多園區加入建設成低碳園區,包括明年數字能源新的基地也會打造成低碳園區示范點。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