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海上風電:搶裝過后 考驗仍在

發布日期:2021-09-28  來源:中國海洋報

核心提示:海上風電:搶裝過后 考驗仍在
一向備受資本市場冷落的風電板塊,今年迎來了高光時刻。
 
近日,陸續公布半年報的風電企業業績普遍喜人,無論是營收收入,還是扣非凈利潤,多數都實現了同比上漲。“雙碳”概念驅動下風電企業水漲船高,風電機組大型化令成本階梯式下降,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啟動有望推動新能源發電量價齊升……面對利好頻現的風電板塊,有機構稱已出現估值修復的機會。
 
風電板塊上半年業績飄紅,與海上風電市場關系甚大。然而,“搶裝潮”后,海上風電未來發展仍在“等風來”,從長遠來看,核心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搶裝潮”催紅風電板塊
 
從全球來看,海上風電已是新能源投資風口,前景看好。全球風能理事會9月9日發布的《2021全球海上風電報告》預測,2021年將是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創紀錄的一年。在現有風電政策的情況下,未來10年全球將新增海上風電裝機235吉瓦,這一增量相當于現有海上風電裝機的7倍。
 
從國內來看,截至2020年,我國已連續第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今年的情況更為突出。為了趕上國家補貼的“末班車”,今年國內海上風電進入“搶裝潮”,裝機規模暴增,成為上半年風電板塊高景氣度的最大增長動力。
 
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215萬千瓦,同比增長102%。要知道,2020年一整年這個數值僅為306萬千瓦。沿海各地“搶裝”之勢,可見一斑。
 
火熱之后進入蓄力期

但這種火熱,可能后繼乏力。
 
2022年,海上風電將進入無國家補貼的第一年,平價時代已然降臨。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技術門檻高、前期投入資金大、項目周期長,開發流程也更為復雜,導致成本較高。雖然與10年前相比,當前我國海上風電成本已降至原有的一半,且仍有一定的邊際改善空間,但我國海上風電項目造價仍難以做到平價上網,整機成本短期大幅下降希望也不大。由此可見,失去了國家補貼“加持”,明年的海上風電市場恐難避免一段需要“靜一靜”的蓄力期。
 
相關跡象已經顯現。發布今年半年報的風電企業中,已有部分頭部企業出現營收負增長、毛利率下滑。如作為風電整機商領頭羊的金風科技,上半年營收增速首次成為負值;明陽智能風機銷售增速遠低于去年同期;中材科技、天順風能、大金重工等毛利率均同比下降。分季度來看,不少風電企業今年二季度業績增速已比一季度放緩。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少風電開發企業上半年無標可投,手中的新訂單寥寥無幾,意味著明年只能“卯吃寅糧”,僅靠過去3年存量來度日了。
 
未來風電突破點仍是技術
 
事實上,現階段的海上風電市場,國補取消、成本高企等都只是其發展困境的表象,從長遠來看,推動風電的大規模普及應用,真正實現平價上網,核心技術突破才是關鍵。
 
制約風電長遠發展的最大問題,就在于供電的不穩定性。國際知名能源專家、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日前在一次演講中指出,包括風能、太陽能在內的清潔能源發電當前仍無法完全取代化石能源發電,根本原因就是其發電無法做到穩定、持續的供給,加上儲電成本高,大規模儲能難以實現,而目前電網只能容納小于15%的非穩定電源,以至于棄光棄風的問題較為嚴重。可見,風電應用的根本問題在于技術掣肘。
 
然而,技術的突破需要時間,且不可預測。但就目前來說,可以預見的是,面對市場化大潮,未來的海上風電行業的技術和市場門檻必將抬高,行業集中度也將提升。這意味著,唯有擁有核心技術和成本優勢的企業,才能一路劈波斬浪、昂立潮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從這點來看,對于“搶裝潮”過后的海上風電企業來說,考驗還在前方。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