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國際能源署:全球電動汽車存量到2030年預計可達到2.3億輛

發布日期:2021-05-07

核心提示:國際能源署29日發布《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說,盡管全球汽車行業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沉重打擊,但電動汽車卻逆勢上揚,預
 國際能源署29日發布《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說,盡管全球汽車行業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沉重打擊,但電動汽車卻逆勢上揚,預計未來十年將顯著增長。報告顯示,去年全球電動汽車新注冊量達到創紀錄的300萬輛,比前一年增長41%。其中,歐洲和中國的電動汽車新注冊量合計占八成以上。

 

國際能源署交通和能源分析師雅各布·塔蒂尼說,去年全球電動汽車行業表現出強勁韌性,主要原因包括許多國家已建立起支持該行業發展的管理框架,多國政府采取了額外激勵措施保障電動車銷售,以及電動汽車可供選擇的款型增加、電池花費持續下降等。

 

國際能源署認為,電動汽車在全球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國政府所承諾的氣候目標推動下,未來電動汽車行業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根據報告,在現有政策情景下,全球電動汽車存量到2030年預計將達到約1.45億輛。在可持續發展情景下,全球電動汽車存量到2030年預計可達到2.3億輛。

 

國際能源署能源科技政策部門負責人蒂穆爾·古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國,中國將為全球降低電動汽車和電池成本發揮關鍵作用。

 

 

到2020年底,全球一共有1000萬輛電動汽車的存量(中國540萬、歐洲330萬、美國180萬,其他地區80萬)。去年疫情使得全球汽車銷量下降6%,但2020年電動汽車增長了41%,全球售出約300萬輛電動汽車(4.6%的滲透率),歐洲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如果進一步細分中國大概有350萬BEV,1百萬PHEV;其中歐洲的PHEV大概有140萬,超過了中國,原則上來看在過往這個10年里面,中國的PHEV想要繼續在各方面超過歐洲還是有難度的。我們花了10年350萬存量帶來的好處,一個是直接的電池產業鏈的競爭優勢,但是接下來比的是爆款,兩邊車型開始直接大比拼。

 

中國從2015年開始每年50-80GWh需求規模把電池產業鏈做起來了,從2019年開始,歐洲的電池需求規模在持續往上。可以預計,歐洲和美國對于電池產業鏈的可控性未來是有追求的,歐洲的先發優勢和低成本特性會持續鞏固。

 

還有一個比較優勢是充電樁,中國擁有壓倒性的快充樁(雖然大部分之前是為圍繞60kW來建設的),在電氣方面的充電樁產業鏈,中國也是具備長期的比較優勢的。

圖 全球充電設施

 

在疫情的局面下,電動汽車的蓬勃生機主要取決于三個支柱:

1)全球范圍內對電動汽車系統性支持的監管框架:到2020年底,已有20多個國家/地區宣布未來禁止銷售常規汽車,或強制所有新的銷售為零排放汽車。

 

2)疫情下的補貼措施:部分歐洲國家增加了購買電動汽車的補貼措施,中國推遲了取消補貼計劃的計劃表(2020年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錢是1200億美元,全球政府花費了140億美元來支持電動汽車的銷售,比2019年增長了25%)從市場來看,中國、歐洲基本是引領全球發展,所有的車企必須要圍繞這兩個地方進行電動汽車擴展計劃。你可以理解豐田、本田和日產的無奈,在本國沒有需求的條件下,只能直接在歐洲和中國缺乏基礎的準備的條件下硬拼。某種意義上,沒有政府的前期資金投入,就不會有電動汽車市

 

3)隨著電動汽車數量的規模化,電池成本持續下降,在這些因素下,幾乎所有的汽車制造商宣布了越來越雄心勃勃的電氣化計劃,2020年占90%的全球前20大汽車制造商中,有18家已經表示計劃擴大電動汽車的計劃。

在這個方面,我們能看到歐洲和美國的車型是供給不充分的,而中國電動汽車的車型已經提前進入紅海了。個人覺得400公里續航以上的車型才能讓消費者自己去買,也就是說在2020年往400~600公里的車型大規模上市,拉動了市場的需求。

 

IEA的預測里面,實質上中國要在2030年銷售1200萬新能源汽車,歐洲1330萬,美國880萬,反正是按照一個加速模型來推動電動汽車不斷從傳統車里面搶份額。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