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政策加持背景下的充電樁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新基建”的本質是數字基建,未來的充電樁將不再僅僅具有簡單的充電功能,也不再是單純的設備、孤立的單體,而是由一個個“智慧終端”廣泛互聯構成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智慧系統”。具體而言,充電樁的變化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充電樁將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通過集成wifi、物聯網等網絡技術,充電樁將具備監控、報警、資訊和數據分析等功能,能夠實現數據、信息、資金在不同充電樁之間、不同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共享、共用。
二是充電服務網絡將更加立體、多元。從橫向上看,服務范圍更加廣泛,未來充電樁不僅滿足一般乘用車的充電需求,還要滿足農村充電以及物流、港口、礦區等專用車輛的充電需求。從縱向上看,充電樁將貫通電動汽車產業鏈各環節,通過挖掘平臺以及數據的價值,助力電動汽車制造商、經銷商以及產業鏈其他環節主體精準把握客戶需求,創造更多價值。
三是充電方案將以用戶為中心,更加快捷、便捷、智能。今后,大功率充電等技術將顯著縮短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長,V2G等技術則可以實現電動汽車與電網之間的雙向能量流動,并讓用戶參與分享收益。
四是以充電樁為載體和媒介,將形成多種充電運營商業模式。當前,我國充電運營商的收入來源以收取充電服務費為主,運營模式單一,盈利困難。未來,充電運營商將以充電數據的深度開發為核心,積極探索對外提供用戶畫像、場站規劃、二手車評估等增值服務,打造充電后服務市場。
五是充電樁將向城市、能源、交通等領域的“綜合節點”轉型。通過收集、匯總、分析海量的充電數據,充電樁將成為數字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充電樁為平臺打造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充電生態圈;通過開展大數據應用,充電樁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新終端”和重要抓手,服務城市建設、交通布局、電網規劃等領域,優化社會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