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表示,要求按時間表抓緊做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地實施國內相關工作;部署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和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確定適應消費升級支持“互聯網+旅游”的措施;聽取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情況匯報,要求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提高防災和供水保障能力。
在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方面,具體措施如下:
1、鼓勵各地調整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
2、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對居民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并購買新車,給予補貼;
3、加強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建設。
逐一解讀三大措施:
1、號牌問題:就是希望北上廣深等限牌限購的城市,能夠增加汽車號牌的投放,以此來促進消費。目前,國內限牌限購的城市,主要分為三類:
A、新增號牌全為搖號,例如北京,車牌搖號中簽率極低,很多人從開始搖號到現在都沒有搖到車牌;
B、新增號牌全為拍賣,例如上海,上海關于外地牌照的最新限行規定,涉及170萬輛外地牌照車輛,新規出來后,上海車牌應聲上漲,可見需求有多大;
C、新增號牌一半拍賣、一半搖號,例如深圳,深圳的車牌拍賣價格一度趕超上海,后來被限價,深圳也曾經多放牌照將價格從5萬左右打到2萬左右;
國內限牌限購的城市,由于限購多年,積攢了大量的潛在購車用戶,一旦增加牌照,必然能夠拉動當地的汽車銷量,以上海為例,由于全為拍賣車牌,單價常年在8萬左右,加上2萬的中間費用,10萬的車牌成本直接導致了上海的豪華品牌汽車銷量高于普通品牌,更是保時捷的第一大銷量城市。
深圳曾經因為經濟問題的困擾,在2019年初,曾經比計劃多安排了號牌進行拍賣,也拉動了汽車的銷量,進入到2020年,也多安排了號牌進行拍賣,并且針對新能源車型進行補貼,希望拉動汽車的銷量。
2、汽車下鄉:這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汽車下鄉政策再度來了。此前,第一次汽車下鄉政策,直接拉動了汽車銷量的增長。但目前,尚無具體的補貼政策出臺,此前是購置稅的減免,有可能會重出江湖,將會利好3.5噸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
汽車下鄉的政策,將會大面積的惠及車企。由于排放法規的演進,車企大量推出小排量車型,1.6L及以下排量車型,不僅是自主品牌的主力車型,也成為了合資品牌的主力車型,甚至,豪華品牌也推出1.6L及以下排量車型,例如奔馳。
3、加強停車場和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停車場建設是為了滿足車輛增加而帶來的停車需求的增加,可能會惠及立體車庫的建設。充電樁的建設,這是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加帶來的充電需求。
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不斷的攀升,尤其是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更是得到了爆發式增長,特斯拉月銷量穩定在1萬輛以上,蔚來月銷量剛剛突破5000,小鵬和理想的月銷量也突破3000,向4000進發。
至于比亞迪這個老牌的新能源車企,在經歷了上半年的銷量腰斬之痛后,進入到下半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回升。新推出的純電車型漢,搭載其最新的刀片電池技術,目前月產能突破一萬輛,但仍舊是一車難求,需求等車3個月左右。
目前,汽車消費正在持續回暖。乘聯會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199.2萬輛,環比9月份的191.3萬輛增長了4.1%,比去年同期的184.4萬輛增長了8.0%。11月第一周的乘用車日均零售是3.5萬輛,同比增長20%,環比10月同期增長42%。
“電動汽車是建設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又與能源轉型結合起來,是國家大的發展方向。”能源行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永東表示,他指出,電動汽車市場目前受到一定的挑戰,在使用過程中要解決續航能力等問題。針對充電體驗不好、充電時間長等現狀,需要完善充電設施的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大功率充電。
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方面,中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充電設施。公共充電樁數量反映的是新能源汽車公共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到2019年,中國公共充電樁保有量51.6萬個,其中快充21.5萬個、慢充30.1萬個。
據了解,北京已成為國內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規模數量最大的城市,建成覆蓋公用、專用、自用多領域,城際全貫通、城鄉全覆蓋、服務全天候的城市10分鐘智慧充電生態圈,各類電動汽車充電樁已超20萬個,電動汽車與充電樁配置比例為5:1。
今年電動汽車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后,眾多企業也積極投入充電樁建設之中。例如,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也有充電樁運營企業表示,未來大功率快充將是電動汽車充電樁的主要發展趨勢,電池制造更安全、續航能力更長,這一切需要更多政策、技術、裝備方面的支撐。
隨著11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定調,隨著政策的不斷落地實施,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