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和發展的基礎設施,近期因為‘新基建’受到廣泛關注。但相比關注更重要的是了解充電樁產業,充電樁產業不只是建設一個個充電硬件設備,更重要的是要運營一個巨大的充電數據網絡。”

日前,針對充電樁被列入“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作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第三方充電SaaS服務平臺的掌舵人,云快充創始人、CEO田波表示,“新基建”一方面會加速社會資本在充電樁領域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新”也意味著對整個行業的信息數字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預見,充電樁的下一步就是技術和數據的融合”。
“三流合一”是行業必然趨勢
“充電樁跟加油站不同,加油完全是一個物理性動作,但充電是一個信息交互的過程”,在田波看來,充電樁在硬件設備上的差異并不大,“新基建”推動水平更高的行業信息數字化、更好的用戶充電體驗,必然需要通過“軟件驅動硬件”來實現。

隨著5G的加快落地,國內電動汽車的網聯化、智能化會加速到來。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用戶充電體驗需要樁聯網與車聯網之間形成更好的匹配。這一趨勢之下,對于樁聯網底層的標準化、數據化就必須做到很精準,這其中會涉及到智能算法推薦,它需要充電物聯網平臺解決非標的充電樁標準化的問題,并且具備很強的數字化能力,用軟件驅動硬件,這就是充電SaaS平臺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數據和技術驅動樁聯網與車聯網智能融合,實現數據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這才是充電樁的新基建”。田波認為,新基建驅動下的“三流合一”將為用戶提供更人性化的充電體驗、更智能化的充電場景。用戶可以自由設定預警電量,低于百分之多少系統自動提醒充電;根據用戶偏好,系統會自動規劃、推薦最適合的充電站;充電的過程可以便捷地通過云端進行身份認證、信息交互,包括支付行為都是在云端進行,真正提升用戶充電體驗。這才是樁聯網和車輛網的真正融合,也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讓更多的中小運營商“被看見”
新基建東風下,行業的車輪滾滾向前,“三流合一”、“軟件驅動硬件”、“車聯網和樁聯網融合”……一個科技型的充電樁行業帶給人們無窮的想象;而另一方面,這無疑也為新能源充電供給側,特別是充電樁運營商們的技術和數據能力帶來不小的考驗。
與其他行業不同,新能源車充電的產業鏈更為復雜,包括上游的設備端、中游的運營端,以及下游的用戶端。由于行業門檻較低,設備端和運營端一直比較分散。就設備端而言,目前全國約有兩百多家充電樁制造商,每一家的制造標準、產品型號都不一樣,也正因此,“標準不統一、兼容性不足”一直是掣肘新能源充電行業發展的難題;對于運營端,全國分布著實力不一的大、中、小型運營商,頭部運營商尚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各種標準和運營問題,但對于數量更多的區域型中小運營商而言,每家采用的充電樁品牌及型號各不相同,如果一個個去對接主機廠、搭建充電平臺、分析運營數據等,無疑會增加更多的不必要成本。

田波指出,未來充電樁市場一定是一個全面開放的市場,每一棟物業或者停車場都會成為一個小型的充電站,這就意味著還會出現更多的中小型運營商。“中小運營商是充電樁行業最大的活力,他們也需要做標準化、數據化運營,那么誰來服務他們,這就需要一家軟件能力很強并且硬件兼容性很強的公司來解決他們的難題,幫助他們降低成本、提升充電站運營效率,為他們的用戶提供更好的充電體驗。這也是行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需求。”田波介紹道,云快充作為國內起步最早的第三方充電SaaS服務平臺,直連聚合了全國最多的中小運營商,“我們把充電樁底層的標準化、數據化做好,把平臺的兼容性做好,相當于是做新基建的‘基建’”。
基于數據優勢凸顯“平臺賦能”
有行業研究者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充電樁建設仍然存在6300萬的缺口,預計將形成萬億級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市場。龐大的市場空間及其帶來的信息交互需求,讓數據的收集、處理和應用變得至關重要。
田波指出,未來充電樁行業必然越來越強調數據的價值,并且數據一定是多個維度的才有價值,如果只是服務某一個設備品牌,或者服務某一個運營商,或者服務某一類用戶,其價值遠遠不夠。“從國家能源和社會效益的角度來說,每一個充電的節點其實都是一個能源交易的入口,充電數據將為國家對能源的分配、調度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此外,車輛除了能為充電樁充電之外,每輛電動汽車也是一個移動的儲能裝置,可以用來放電、售電給電網,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所以說充電網絡是充電物聯網的概念,而數據在其中的價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