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傳大眾將入股國軒高科,據說還會成為第一股東。但是國軒董事會再一次在股價漲了一波之后出來辟謠稱未接到過與媒體報道內容相關的提案,但還是和上次一樣稱雙方在探討,雖然沒有實質性進展。
這不是又虛晃了一槍嗎?
但是,不管是否會和大眾喜結連理,其實短時間內也改變不了國軒的現狀。或許懂行的朋友們能從現狀中,大致能估摸一下兩者未來達成合作的概率有多大。
首先從2019年至今與國軒合作的對象(乘用車領域)來看,國軒的客戶層次比較簡單。

資料來源:2019年-2020年3月合格證電池數據
注:2020年3月份還給楓盛汽車、奇瑞商用車供應電芯和Pack
比較明顯的是,奇瑞、江淮和北汽新能源承包了國軒2019年主要產能。

資料來源:2019年合格證電池數據
另外一部分就是像眾泰這樣快撐不下去的企業了。
除了北汽新能源、長安和奇瑞,還有一兩家快撐不下去的企業,留在國軒客戶名單里面的幾乎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像是變身的國機智駿就是國資委間接持股的公司,還有什么大乘汽車(常州政府)、、漢騰汽車(江西上饒國資委)、合眾汽車(南寧市國資委)、獵豹汽車(湖南省國資委),還有一個合作對象是長城汽車旗下的領途汽車。
可以肯定的是,國軒合作的很多車企是地方政府扶植起來的,政府關系這塊國軒還是有一定資源。
從電池搭載車型來看,奇瑞、江淮、北汽新能源等幾個大客戶和國軒合作的車型以A00級車型為主,其他合作對象大部分也是A級以下的車型,而且系統能量密度大多在140W·h/kg左右。

數據來源:2019年-2020年3月合格證電池數據
但是在今年三月供應的車型楓葉30X上,系統能量密度達到了161.36W·h/kg,使用的是國軒的三元鋰電池。
對于國軒來說,雖然140是常態,但是換個材料也是能到160的水平?這可能就是跟國軒對于電池材料的選擇有關系了。
產能部分,2019年國軒在乘用車領域供應的裝機量有1.22GWh,這跟他實際有的產能貌似差別很大。
根據國軒高科2019年11月發布的關于和唐山市政府簽署的7GWh的“5G”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的協議中顯示,該項目一旦建成,國軒高科將擁有10GWh的總產能,而這個項目預計投產時間在2021年第四季度。在此之前,國軒高科光在唐山就有3GWh的產能可以利用,那么多產能去哪兒了?

據EV視界的統計,國軒產能遍布南京、廬江、合肥、唐山等地,已有產能15GWh,正在規劃的產能有20GWh(數據僅供參考),而且合肥有三元方形電池項目和正在規劃三元軟包電池項目,應該也是為日后供貨做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