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充電樁行業再度迎來新風口。一邊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凸顯出“無人值守”的重要性,一邊是入圍新基建七大紅利領域之列,萬億級市場似乎近在咫尺。
新能源充電樁行業作為新能源汽車后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便利性、智能化以及運營模式的創新與迭代不僅關系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關系著我國汽車流通行業實現高質量轉型。
而今,不同于過去依靠補貼大肆建樁,充電樁行業站在被貼上硬核科技標簽的新基建風口,如何擺脫傳統的布局和運營思路,利用數字技術破解消費痛點,構建更豐富的產業生態,正引發行業深思。
直擊充電不便
上個月,剛剛拿到北京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的李女士和家人并沒有如期待般的高興,原因是物業告知其暫時無法在所住小區內安裝充電樁。“我們沒有固定車位,物業不支持我們安裝充電樁,日常充電就很受影響。現在油價這么便宜,去收費的運營場所充電,電動汽車的成本優勢就沒了。”
充電不便始終困擾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腳步,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的私人消費市場,然而這部分又恰是新能源汽車最具市場活力的因子。也因此,在這一輪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政策中,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使用便利性的內容被反復重申。然而,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加速的問題屢被提及,但是頑疾卻并沒有根治。而此次充電樁被列入新基建重點推進的七大領域,無疑將有力的推動市場建設步伐的加快。
在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看來,借助新基建帶來的機遇,充電樁市場建設速度有望加快,該領域未來會形成多個投資風口。國創新能源董事長鄭雋一也表示,新基建將推動充電樁建設達到新高峰,讓新能源汽車更快進入家庭,讓交通能源革命提前到來。回顧近幾年充電服務市場的發展,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其走過了2014年開始的第一個藍海階段,經歷了2018~2019年中小游資紛紛入場的紛亂期,又在2019年下半年步入相對沉寂的瓶頸期。而即使在這個時期,充電服務也處于不斷增長的發展中,只是資本的熱度退潮。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去年,公共充電市場日均用電量已達1700萬度電,這一用電量的背后凸顯充電服務大有可為。
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表示,新基建的提出非常及時,相比于5G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普通消費者更容易感受和參與到新能源充電樁產業鏈中。這個產業鏈的長、廣、深將對拉動消費,提升GDP有巨大作用。快電CEO于翔甚至認為,僅充電樁領域就可輕松達到萬億級市場,如果綜合充電樁產業鏈上下游各個行業則遠不止于萬億級規模。
數字化推動服務升級
與充電樁建設端種種問題同時存在的還有充電樁使用率不高的問題,“僵尸樁”的大量存在不僅浪費了資源,也為行業的發展造成很大障礙,而扣除“騙補”等因素之外,充電樁的布局、怎樣被更多用電者發現并使用才是當前充電服務市場的關鍵。于翔介紹,有些充電服務運營商在加盟快電平臺后,營收增長了60%,這可以看作數字化為充電樁服務市場帶來的直接收益。新基建中指出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不僅僅是傳統的充電樁,“新”代表新的數字化技術是指充電樁與通信、云計算、智能電網、車聯網等技術有機融合。孫會峰認為,新基建的目的在于利用新技術提升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提升充電樁的使用率可以直接提升充電樁行業的盈利能力。
在于翔看來,充電服務將經歷從以Pass Buy(開車路過哪座加油站就去哪座加油站的無目的消費)為代表的1.0時代,到以LBS Buy(基于地理位置購買,通過地圖軟件查詢到加油站位置然后導航去的按圖索驥式消費)為代表的2.0時代,再到以Data Buy(基于數據指導購買,通過數據算法推薦到目的充電,可以降低成本的有數據服務消費)為代表的3.0時代,直至進入以Auto Buy(無人駕駛的智能能源補給消費)為代表的4.0時代的發展歷程。目前,行業正處于Data Buy通過充分市場競爭不斷提升消費服務體驗的上升階段,而在新基建的影響下,將有更多資本進入充電樁行業,用于翔的話說就是“群雄逐鹿的格局中,將有更多玩家入場”。
值得關注的是,疫情期間,數字化服務具備的“無人值守”功能得到凸顯。盡管很多公共充電樁都具備無人值守的運營模式,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卻因運維需要等原因并沒有得到認可,而在防疫期間盡量減少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成為硬性需求之際,無人值守的優勢得以顯現。借助此次疫情的推動,這種功能或將成為充電服務的標配,從而加速數字化線上服務其他功能的拓展。盡管受制于無人駕駛技術等硬性條件限制,完全沒有人員參與的自動充電模式現在尚無法實現,但可以預見的是,通過數字化服務的推動,充電服務的3.0時代將很快成為市場主旨。尤其是在新基建推動下,5G、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數字化產業將進入發展快車道,這為充電領域拓展和創新服務功能提供了基礎條件。
3.0時代充電服務主打技術戰
在充電服務領域主要有以硬件建設運營為主的充電服務商和聚合類服務商兩類,二者都將在數字化服務的3.0時代迎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市場普遍認為,這兩大領域或都將出現兩三家巨頭引領發展的格局。于翔表示,疫情結束后,在新基建快速布局期,充電樁行業必將迎來一波資本熱潮,而目前市場正處在為迎接市場爆發而積蓄力量的潛伏期。
過去幾年,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充電樁市場已經歷了不止一輪的市場淘汰,很多早期進入該領域淘金的中小資本(游商)已被淘汰出局,但面對未來更多元的需求又會不斷有新生力量加入。短期判斷,當疫情結束后,充電樁領域無論是建設運維商還是平臺服務領域,甚至產業鏈上下游都將有資本快速加入、攪動市場向更激烈的競爭態勢發展。而從目前判斷,掌握先進的數字化服務技術或將成為企業生存下去的必備技能。于德翔認為,掌握先進的核心技術是充電服務商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的根本。而特來電可以在充電過程中為車輛“體檢”的功能,正是一種更好的數字化服務,具有強大的收集數據信息屬性,而這也正是充電網數字化運營的自帶功能。這種信息采集將為充電服務甚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多“大數據”的作用。于德翔強調,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過程是一個巨大的充電網生態,不是一根充電樁簡單的一次充電過程就能覆蓋的。數字化服務時代,一根充電樁不僅是提供充電服務的物理載體,還可以把充電樁鏈接成網,形成物聯網屬性、產生各種數據,其價值不可小覷。充電網生態將具備智能制造、充電運營和數據增值服務等生態,而且充電網、能源網、數據網統一之后,產業形成的組合效應約等于“兩桶油”+新能源+大數據。
在于翔看來,充電運營服務平臺領域也將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在這種競爭中,“價格戰”將遠遠無法支撐企業生存,而需要更具服務屬性功能的數字化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化服務的背后,各種數據的共享、連通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行業發展的水平,也將成為企業賴以生存的命脈,而對數字資源爭奪將更加激烈的同時,對大數據商業價值的挖掘也決定著未來充電服務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