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佛山、湘潭、廣州、珠海、長沙、重慶等地密集出手提振車市,深圳、廣州、杭州等限購城市也逐步“松綁”,拉動低迷多日的汽車板塊開始接連走強。總體來看,政策救市能緩解疫情之下的燃眉之急,但長遠來看,新能源車的推廣普及自然還離不開充電基礎設施的配套。
受新冠肺炎病毒影響,2020年車市降至冰點,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大跌,為刺激消費,近期,中央各部委先后多次發文鼓勵各地提振汽車市場消費,限購城市適當增加指標。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佛山、湘潭、廣州、珠海、長沙、重慶等多地出手提振車市,深圳、廣州、杭州等限購城市也逐步“松綁”,拉動低迷多日的汽車板塊開始接連走強。總體來看,政策救市能緩解疫情之下的燃眉之急,但長遠來看,新能源車的推廣普及自然還離不開充電基礎設施的配套。
車樁比提升慢 政策扶持跟進
截至2019年12月,中國充電樁保有量為121.9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51.6萬臺,私人充電樁70.3萬臺,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420萬輛,車樁比約為3.4:1,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的1:1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在一次政府組織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攻堅行動工作推進會上,供電企業反映,充電基礎設施難以普及主要由于:一方面,充電樁電網建設存在占地難問題;另一方面,統建小區無設計預留,零散安裝充電設備存安全隱患;另外,還有個別地方、個別企業在充電過程中存在收費偏高或不按政策規定電價收費等現象。
為緩解充電難題,政府針對痛點下藥。2019年新能源汽車經歷國補腰斬、地補取消,補貼轉為由“補車”向“補樁”轉移。補貼新政明確后,北京、上海、海南、廣東、浙江、天津等地陸續頒布充電樁營運補貼政策,明確了補貼轉向的實施細則。
2019年12月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加快形成適度超前、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充電網絡,提高充電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充電運營鼓勵商業模式創新。
進入2020年,萬億規模“新基建”啟動,充電樁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迎來爆發期,海南、廣西、山東等地也推出陸續了新的充電樁支持政策。
新基建風口下 資本熱潮涌動
政府補貼層面主導,各省市積極響應推出支持政策,新基建風口之下,企業方面也已緊鑼密鼓加速充電樁板塊資本投入。
3月6日,易事特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9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4.5億元,投入易事特運營總部及技術中心、5G產業智能制造技改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及運營、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3月6日,寧德時代聯合百城新能源成立一家新公司,或將為進入充電樁市場布局。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科技、電池科技、停車場(庫)經營,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等。
3月17日,瑞典電氣公司ABB發布消息稱,公司已完成收購上海聯樁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多數股權。上海聯樁創立于2009年,同期創建自主品牌"聯樁",聯樁與上汽乘用車,北汽新能源、東風日產、上汽大通、申沃客車等著名新能源汽車廠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供應原裝配套充電產品。
3月23日,宜昌市與中國燃氣以視頻連線方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燃氣將在湖北宜昌投資73億元,建設7大類燃氣產業鏈項目和新能源項目,助推宜昌經濟社會發展。其中,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項目計劃投資11.52億元,計劃建設公共交通行業、旅游行業、物流行業三個行業和公共停車場、內部停車場、居民小區停車場三類重點場所布局充電設施建設,計劃在3年內建設2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在各小區投資建設27.6萬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
在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看來,充電樁行業重回風口,預計將引發新一輪“跑馬圈地”,但相比于2014年,國家電網向民間資本開放電動車充電樁市場后的那一輪投資熱潮,本輪的投資會更加理性和謹慎,新的市場參與者多為有資金有資源的大企業,如近日剛剛宣布投資布局充電樁領域的寧德時代、中國燃氣,此外,在電動化熱潮下,預計將有更多車企入局布局充電樁。
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表示,“新基建”的提出非常及時,相比于5G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普通消費者更容易感受和參與到新能源充電樁產業鏈中。這個產業鏈的長、廣、深將對拉動消費,提升GDP有巨大作用。
結語:3月26日,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在網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措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2020年“穩定汽車消費”基調已定,各地紛紛推出促銷費政策對沖疫情影響,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車市將逐漸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