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全國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密集出臺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成為新基建重點推進的項目。
多地政府發布補貼 新能源汽車駛向新天地
作為新一代節能環保的代表,各地方紛紛出臺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2019年,北京、深圳、天津等多個省市公布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2019年3月,北京市政府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完善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北京市擬撥付第一批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5217.625萬元。共有13家車企將獲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每家車企補助金額合計從幾萬元至1500多萬元不等,其中最高的補助汽車數量為697輛,補助金額為1536萬元。從單車補助的標準來看,最低1.8萬元,最高4.5萬元。續航里程在150公里至250公里之間的,補助標準為1.8萬元;續航里程超過250公里的,補助標準多為2萬多元,基本跟2018年撥付補助的標準沒有差別。
2019年2月,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深圳市2019-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實施細則》,在深圳市內建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完成驗收后,可按要求申領深圳市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包括各類新能源汽車集中式充換電站和分散式充電樁及其接入上級電源的相關設施,包括充電站構筑物、充電站(樁)等充電設備及其接入上級電源、監控系統的相關配套設施等。滿足相關條件的企業,按照充電設施裝機功率,對直流充電設備給予400元/kW建設補貼;對40kW及以上交流充電設備給予200元/kW建設補貼,40kW以下交流充電設備給予100元/kW建設補貼。
2018年,天津市相繼印發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20余項,包括以《天津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2018—2020年)》作為全市推廣工作的頂層規劃,以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和運營管理辦法等作為推動全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政策,以不限行不限購、核發專用號牌、對貨車實施全額配發專用通行證等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便利性,以地補政策、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等作為降低新能源汽車購置使用成本的具體舉措等等。
新基建推動各地區加快步伐
近期,北京、上海、廣東、陜西等多地加緊布局,提升新能源發展步伐。
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對企業提交的申請進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材料進行了審查。公布了《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三十批)、汽車生產企業名稱。
3月20日,廣州市政府通過了《廣州市促進汽車生產消費若干措施》,從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汽車加快更新換代、營造汽車消費環境三個方面,預計拉動超過200億元的總產值。與此同時,廣州將推動新能源車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單位的露天停車區域配置充電設施;加快推進現有公共停車場、產業園區等區域的充電設施建設。
根據各地政府相關政策,到2020年,北京市新能源車預計達到40萬輛,力爭純電動公交車比重提升到約60%。陜西省新能源公交車預計達到7000輛以上,占到全省公交車保有量的50%。廣東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累計超25萬輛,其中私人乘用車領域累計超20萬輛;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占全部公交車比例超過75%。上海市預計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加快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半徑中心城區小于1公里,外環以外區域小于2公里。
各地政府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重點圍繞在網絡設施建設、新舊車替換、產業扶持、推廣應用等多個方面。中國系統現代數字城市研究院規劃咨詢師張敏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加快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一是需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對企業研發的普惠性政策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二是切實發揮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共性技術供給作用,推動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加強共性技術研發,加快突破我國動力電池技術瓶頸。三是加快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走出去”,繼續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產業布局,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銷售市場。
據賽迪顧問數據,預計未來三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仍將保持49%的復合增長速度,到2021年,銷量將達到420萬輛。受補貼政策影響,2020年之前,A級及以上乘用車份額增長明顯,2021年補貼完全退出,A00級車型由于具備較高的性價比,市場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