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液冷技術成主流,大功率快充會是充電樁的自救之道嗎?

發布日期:2019-12-23

核心提示:近年來,隨著電動車續航里程的不斷增加,對于充電的需求也愈發旺盛,在普通快充依然需要耗費一個多小時的前提下,研發更高功率的
 近年來,隨著電動車續航里程的不斷增加,對于充電的需求也愈發旺盛,在普通快充依然需要耗費一個多小時的前提下,研發更高功率的快充成為業界公認的發展方向,而充電樁功率的不斷提升,也讓“即充即走”不再只是科幻小說里的場景。但另一方面,大功率快充在技術和車輛電池匹配度上,還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樁企、車企和普通消費者而言,也是個不小的考驗。

特斯拉自建充電“生態”,但不菲的價格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快慢充原理不同

與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相比,充電樁的技術原理其實并不復雜。雖然各種品牌的充電樁五花八門,但落點到充電模式上,標準的分類依舊是交流充電樁、直流充電樁和交直流一體式的充電樁。而“交流”與“直流”的區別,則是我們日常經常聽到的慢充(常規充電)和快充(快速充電)兩種充電方式。受制于車輛電池、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目前慢充的時間是5-10小時,而快充則可以在20-30分鐘內充滿80%的電量。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營銷處處長陳海洋告訴記者,從充電原理上來看,交流充電樁嚴格意義上來說并非充電裝置,而僅是個放大的“電源轉換器”。它把電力輸送到電動車上,利用的還是車載充電機進行充電。因此,交流充電樁的功率一般都不高,以3.5kW和7kW的居多,速度也較慢,大約需要10小時左右。

直流充電樁就是消費者最為歡迎的“快充”,它一面連接交流電網,一面連接汽車,輸出的是可調節直流電,可以直接為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充電。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相對于慢充樁,快充充電樁采用三相四線制供電,快充樁供電線更粗,直流充輸出的電壓和電流調整范圍也比較大,功率超過了50kW,甚至上百千瓦。

但是,為了防止一味長時間大電流充電而引發的過熱等問題,快充樁其實并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滿電,當動力電池容量充到80%時, BMS系統就會干預,切換成恒壓充電模式,并降低充電電流,充電速度也會明顯放慢。


星星充電研發的500kW大功率液冷快充充電樁,讓10分鐘充滿電成為可能

液冷技術“又快又好”

相對于“細水長流”的慢充,便捷高效的快充充電樁顯然更加符合消費者胃口,也成為車企和充電樁企業競逐的焦點。北方工業大學教授、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認為,研發和普及高功率充電技術,已經成為推動行業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國家電網的快充充電樁,功率已經達到120kW;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動作頻繁的北汽,最新推出的大功率充電樁功率達到150kW;而國外企業當中,特斯拉所使用的第二代超級快充功率已達150kW,保時捷的充電功率可達450kW。

國產品牌星星充電在2018年成功研發出500kW的液冷快充充電樁。這意味著,應用這款產品充電的新能源車,從0電量到80%,最快可以在10分鐘以內完成。

但動輒幾百千瓦功率的充電樁,傳統的風冷技術早已不能滿足散熱需求,液冷技術成為目前最可靠的解決方案。其實,液冷技術的原理不難理解,在電纜和充電槍之間設置一個專門的循環通道,通道內加入起散熱作用的冷卻液,就可以通過動力泵推動液體循環從而把熱量帶出。

目前應用最多的是液冷線纜,與普通線纜相比,其可以一邊導電,一邊用冷卻液散熱。但液冷不同與風冷的地方在于,它的密封性必須做好,因為一旦管路發生泄露,就容易導致冷卻系統失效。

此外液冷還可以縮小電纜直徑,最終讓充電設備輕量化,因此在技術路徑方面,充電樁制造企業的技術路徑基本相同——盡可能制造出“又冷又快”的充電樁。

車樁匹配不到位

但耐人尋味的是,目前在快充標準的界定上,業內并沒有統一的標準,2017年以前基本認為60kW即為大功率,但隨著快充技術的發展,如今這個數字已經突破了100kW、200kW甚至500kW。在全球范圍內,這個標準也不統一,甚至特斯拉自身還制定了一套準則,游離于所謂“國標”之外。

問題依然出在了核心零部件上。

據了解,盡管星星充電、特來電等領頭羊企業,已經實現了大功率充電樁IGBT等元器件的自主研發,但大多數企業的零部件依然需要依賴進口,例如高壓功率半導體等,在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難免讓一些中小充電樁企業感到“力不從心”。據了解,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由 BJT(雙極結型晶體三極管)和MOS(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組成的復合全控型-電壓驅動式-功率半導體器件,也是快充充電樁當中最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


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由 BJT(雙極結型晶體三極管)和 MOS(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組成的復合全控型-電壓驅動式-功率半導體器件,也是快充充電樁當中最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

“解鈴還需系鈴人。除了充電樁以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快充,也必須對新能源車的電池技術進行全面升級。”紀雪洪介紹說,電池負極就像一個大海綿,吸引鋰離子從正極向負極傳輸。如果充電太快,相當于這些離子跑得太快,會在負極表面形成結晶,從而降低負極的效率,進而影響電池循環次數,導致使用時間的下降。

這樣看來,顯然國內車企并未做好準備。愛馳汽車動力系統副總裁吳畏就坦言,目前在售的車型,沒有一款電池可以承受連續350kW的大功率充電,更不用說500kW甚至更高的充電功率。

紀雪洪也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功率,在100kW左右就足夠。“過高功率的話,電池管理系統必須要做相應的調整,否則很難適應大電流充電,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不僅是充電樁制造企業,包括車企和消費者在內,這種技術層面的調整,意味著成本徒增。

以自建“生態”的特斯拉為例,超級快充只支持自家車型,動輒五六十萬的價格,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在“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銷量連降”的當下,不論是車企還是消費者,用提高成本來換取市場,絕非明智的選擇。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