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正在顛覆汽車行業 全球制造商累計裁員將超8萬人
發布日期:2019-12-05
核心提示:據彭博社報道,未來幾年受電動化浪潮的沖擊,全球各大汽車制造商總共將裁減逾8萬個工作崗位。盡管裁員主要集中在德國、美國和英國在美國,但增長更快的經濟體也未能幸免,包括中國和印度。
據彭博社報道,未來幾年受電動化浪潮的沖擊,全球各大汽車制造商總共將裁減逾8萬個工作崗位。盡管裁員主要集中在德國、美國和英國在美國,但增長更快的經濟體也未能幸免,包括中國和印度。

對全球汽車工人來說,今年將只是最近幾年中汽車需求萎縮、汽車技術發生結構性轉變的最糟糕的開端。就在上一周,德國三大品牌“BBA”全部宣布因電動化投資巨大而進行裁員以節約成本。
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奧迪將在2025年前裁員9500人,約為公司人數的十分之一。此舉將為公司節約60億歐元(約合66億美元)的成本,從而用于轉向電動汽車的生產。而戴姆勒計劃到2022年底在全球裁員逾10000人,相當于其全球員工總數的3.3%,以提振因大舉投資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而受到擠壓的利潤率。
寶馬盡管沒有明確宣布具體的裁員信息,但據多方德媒報道,該公司計劃到2022年裁員5000至6000人,其中大部分裁員將在德國慕尼黑總部進行。這意味著德國汽車行業三大巨頭未來今年將裁員25000人左右。
除了奧迪、寶馬和奔馳,通用汽車、福特汽車以及日產汽車也在進行大規模的裁員行動。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和關稅提高成本,以及各大制造商在電氣化、自動駕駛和按需出行服務的時代重新評估勞動力,全球汽車行業正步履維艱。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汽車行業將生產8,880萬輛轎車和輕型卡車,較上年同期下降近6%。
而國際汽車制造商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Motor Vehicle Manufacturers)預測,2019年全球汽車銷量預計將下滑約310萬輛,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嚴重。其中,中國、美國兩大汽車市場的需求減弱是全球車市銷量整體下滑的最大誘因。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乘用車銷量從2017年的8,180萬輛下降至8,060萬輛,為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滑。2019年全球新車銷量可能會再下降4%,至7750萬輛左右。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也在進行裁員。中國是汽車行業就業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其銷量多個月來陷入低迷。今年前10個月,中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銷售乘用車1717.4萬輛,同比下降11.0%。其中10月份銷量為192.8萬輛,同比下滑5.8%,至此,中國車市已經連續16個月銷量同比下滑。
電動汽車初創企業蔚來汽車已經損失了數十億美元,在紐約上市的股票也大幅下挫。蔚來正在通過裁員以減少開支。該公司的裁員行動從今年四月份開始,當時計劃裁員3%,將人數控制在9500人,隨后又將人數削減至8000人,并剝離部分業務。截至9月底,該公司解雇了約20%的員工,裁減了2,000多個工作崗位。
彭博社分析師吉莉安·戴維斯(Gillian Davis)表示:“全球市場的持續放緩將繼續影響汽車制造商的利潤率和利潤,它們已經受到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支出增加的影響。”“許多汽車制造商現在專注于成本節約計劃,以防止利潤率下降。”
作為電氣化行業的先行者,日產也未能幸免裁員。自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一年前被捕以來,日產就陷入了一片混亂。
重新設計的電池驅動的Leaf今年并沒有給日產帶來多大的提振。由于失去了長期以來的領導者,Leaf的上市時間比計劃的要晚。
隨著利潤降至1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7月宣布,到2022年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2500人,并進行10%的產能削減,從720萬輛削減到660萬輛,以降低成本。這一數字是員工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左右,這比此前宣布的裁員規模幾乎多了兩倍,此前5月公布的裁員計劃為4800人。
根據公布的數據,2019財年第一財季(3-6月)日產全球銷量為123萬輛,同比減少6.0%;銷售額同比減少12.7%;凈利潤僅64億日元,同比下跌94.5%;而第二季度狀況持續惡化,全球銷量下降7.5%至127萬輛,同期的營業利潤為300億日元(約合2.7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12億日元暴跌了70%。
日產汽車將2019財年的全年營業利潤預期下調了35%,至1,500億日元,這將是該公司11年來最糟糕的全年業績。同時,該公司目前預計全球汽車零售額為520萬輛,低于此前預測的550萬輛,將迎來6年來最糟糕的年銷量。
日產還縮減了最初的目標,計劃到2022年將營業利潤率達到6%,而不是之前設定的8%目標;營收目標設定為14.5萬億日元(合1,308.4億美元),低于此前16.5萬億日元(合1,488.9億美元)的目標。
當然,工人聯合會一直反對各大汽車制造商進行裁員。今年秋天,通用汽車在美國的4萬6千多名小時工舉行了長達40天的罷工,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罷工。但是,他們最終只是成功地說服通用汽車公司在原計劃關閉的四家美國工廠中,只有一家能夠繼續營業。
11月22日,約15000人走上街頭,抗議德國斯圖加特的裁員和工廠關閉。斯圖加特是戴姆勒、保時捷和主要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公司的全球總部所在地。
在歷史悠久的市中心廣場施洛斯廣場,抗議者戴著紅色圍巾,吹著口哨,揮舞著紅旗,支持德國強大的工會組織——德國金屬工會( IG metall)。代表梅賽德斯-奔馳、奧迪和許多零部件制造商工人利益的工會高層官員稱,這些公司正以向電動汽車轉型為借口,進行大規模次元,進一步削減開支,提高利潤。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IG metall地區主管、戴姆勒監事會工人代表羅曼•齊澤爾斯伯格(Roman Zitzelsberger)向人群表示:“我們不會因為一些管理人員沒有做好應對電動化的準備,就讓我們的工作被奪走。”工人們的顧慮被證明是有道理的。在游行之后的一周,奧迪和戴姆勒就因電動化轉型昂貴而宣布裁員。
汽車工業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根據德國汽車管理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的估計,未來幾年,僅在德國,如果把外國制造商的本地業務包括在內,就可能有大約15萬個工作崗位面臨風險。
去年,當福特公布了一項歷時數年、耗資110億美元的重組計劃后,美國汽車制造商開始感到陰云密布。自那以后,福特陸續發布了一系列聲明,削減約10%的全球受薪員工,并關閉了六家工廠:三家在俄羅斯,一家在美國,另外兩家在英國和法國。福特正在裁減大約17,000個工作崗位,其中12,000個將在歐洲。
美國汽車工廠的工作狀況不太明朗,這主要是由于底特律地區的汽車制造商在未來四年一直在與工人聯合會談判的新合同。
今年夏天談判開始時,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前景看起來有些黯淡。隨著汽車需求放緩,美國各地的生產班次都在縮減——在密西西比州的卡車和貨車工廠,在伊利諾伊州的Jeep切諾基SUV工廠以及在俄亥俄州主要生產雅閣(Accord)轎車的本田。工人們擔心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因為零部件更少而需要更少的勞動力。這勢必將會毀滅汽車行業的就業機會。
最近,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宣布,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承諾在未來四年向美國工廠投資近230億美元,并增加或保留超過2.5萬個工作崗位。雖然這聽起來很多,但這些支出是否真的能提高就業還有待觀察。這些公司花費數十億美元對現有工廠進行改造或重組,以生產新汽車和動力系統。
工會也不是沒有一些慘痛的損失。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商談保留通用汽車位于俄亥俄州洛德斯敦的工廠中失敗。該工廠成立于1966年,當公司宣布雪佛蘭科魯茲(Chevrolet Cruze)轎車的生產將于3月結束時,其變成了一個“反抗裁員中心”。但通用汽車上個月還是將這個綜合設施出售給了電動卡車初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 Corp。。
對于一些員工來說,通用汽車出售俄亥俄州洛德斯敦工廠可能是一張離開汽車行業的單程票。這家汽車制造商把部分員工轉到了位于肯塔基州鮑林格林的克爾維特(Corvette)跑車工廠。這意味著工人需要離開俄亥俄州。
?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