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建議〔2019〕189號對提出的關于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加快建設汽車強國的建議回復。回復文件明確在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目前看政策推進思路很好,設立燃油汽車禁行區比禁售燃油車更具可操作性,是未來的分類施策的主要突破方向。而且待成功后再統籌推廣,更是穩妥的好措施。
1、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
節能車是目前節能減排的主流政策導向,效果也是最突出的,未來將持續強化。
新能源車的發展將是以純電動為主的多元化發展。但不能偏廢燃油車的發展,應該統籌兼顧。
2、公交出租領域先行
公交領域的新能源化已經是全面推進,目前全國公交車的80%以上的新購車輛都是電動車,近期客車領域的電動化主要是公交客車。
而在通勤、城際交通領域的出行仍是傳統柴油客車為主,電動客車沒有太多的有效突破,有錢有補貼就有市場,因此應該慎重鋪開其他市場。
出租領域的電動車已經逐步成熟,在前期個別城市出租全面電動化的基礎上北京已經開始推動出租電動化,因此未來發展的重點是出租和網約車等城市道路行駛時間長、污染大的公共領域電動車。
3、設立燃油車禁行區應該主要針對柴油車領域
設立燃油車禁行區應該有針對性,不宜從目前成熟社區起步。尤其是柴油車污染應該通過電動專用車的推廣而有效改善。
首先是屬于特定區域,比如雄安新區等起步較好的新社區。社會接受度高,配套設施好,容易推進。
未來逐步探索在城市行政辦公區域、城市繁華商業街等區域,以及文化歷史景點區域非居民區,一般不會對現有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如果是未來針對主城區的老城區實現燃油車禁行區,應該會有分類施測,部分老城區內居民車輛可以限定條件進出,非區域內居民車輛必須是新能源車才能進出,可以通過智能道路管理手段實現差異化監控。
設立燃油車禁行區主要是實現機動車排放尾氣危害的改善,因此應核心針對柴油車進行更強力度的管理。類似深圳實施的物流車電動化等措施就是很好的政策選擇。
4、穩定心態-中短期不會全國禁售燃油車
燃油車的石油產業鏈長,戰略資源儲備的預期要穩定,始終要確保對國際石油資源的適度利用。同時依靠電動化實現能源安全和環保改善。
個人感覺,到2035年的未來15年應該是東部發達地區的新能源車階段化推進,分領域、分地區等的逐步推進。
北方高寒地區不應該停售燃油車。從我國地域廣闊、發展不均衡的國情出發,北方寒冷地區應該發揮燃油車的優勢,寒冷地區堅持使用燃油車,同時實現電動化升級,實現車輛供暖和車載動力的同步滿足。
設立燃油汽車禁行區是很好的試點。設立燃油車禁行區,將是對電動車普及率的考驗,普及到一定程度的試點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
目前的電動車產品一定要靠產品魅力推動消費者的認可,這也是很有機會的。現在的摩托車已經很少見到,電動車成為出行帶來的主力。未來的電動汽車也是會有這樣的效果,關鍵是產業鏈的競爭要充分,通過雙積分政策讓合資、外資企業也要搞新能源車,共同提升中國的新能源水平。新能源車被認可好了,才能制定時間表。
因此國家抓緊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積極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