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國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轉換,將會帶動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那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充電樁的普及。目前眾多大型企業紛紛加入充電樁的布局,這便不難看出這一行業近期的發展熱度。SMM8月7日訊:因“國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轉換,將會帶動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那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充電樁的普及,近期充電樁行業的新聞可以說是不絕于耳。先有國家電網與恒大成立充電樁合資公司,后有英國石油公司(BP)與滴滴出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開發和運營新能源車充電站網絡。眾多大型企業紛紛加入充電樁的布局,這便不難看出這一行業近期的發展熱度。其實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內容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基礎設施。所以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強勢發展,充電樁作為配套的基礎設施,需要先行布局。首先,充電樁的發展與否與新能源汽車的命運息息相關,雖然國內近期新能源汽車的增速有所放緩,但BloombergNEF今年5月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40年在路上行駛的汽車中,將有三分之一是新能源汽車。所以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仍是大勢所趨,這一點還是比較肯定的,充電樁的大規模布局是必然發生的。近期中國充電聯盟對外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中稱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的充電樁保有量為100.2萬臺,同比增長了69.3%,所以目前國內的車樁比僅達3.5:1,所以說雖然在國家的大力推行以及大型企業強勢布局的影響下,充電樁行業在穩步推行之中,但是現有的車樁比仍然不能滿足絕大部分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未來仍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充電樁行業的逐步發展,也將有利于銅產業鏈的下游消費。Bloomberg NEF就曾分析稱,預計到2030年全球預計會部署1.19億—1.36億臺公共充電樁和家用充電樁,其中相對于公共充電樁,家用充電樁的用銅量較小。家用充電樁的用銅量約2千克/個,level2公共充電站的用銅量為7千克/個,直流快速充電站(DCFC)的用銅量為25千克/個,總計每年耗銅量達到約預估每年耗銅量將近6萬噸(不考慮涉及到的地下線路改造擴充等需求)。如果充電樁鋪設密集,必將推動地下線路改造,耗銅量相對較大,表現比較樂觀,但短期難以看到此現象。現在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浪潮已過,2019年地方的補貼政策開始逐漸向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傾斜,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充電樁運營商成本過高、維護費用高等問題,畢竟現在一個普通充電樁的建設成本需2萬元、而快充充電樁的建設成本在10萬元左右,并且后期還需要持續的維護,這些都需要雄厚的資本作為支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充電樁行業雖然未來可期,但是想要完成一定程度的布局仍需要比較長的一個周期,對于銅消費的帶動也要用比較長的時間來觀察。